作者:馬歇爾.葛史密斯、馬克.賴特原文作者:Marshall Goldsmith、Mark Reiter譯者:吳玟琪出版社:李茲文化


第一個習慣:贏太多

在成功人士身上,贏太多輕易出線,這也是我最常觀察到的毛病。具有競爭力很容易變成過度具有競爭力,在重要的時候贏很容易變成沒有人在看時也要贏,而成功人士越線的次數多得驚人。

讓我澄清一下:我不是貶低競爭心,而是說如果將它用在一些不對的目標時才是問題。

贏太多是頭號挑戰,因為幾乎其他每一行為問題背後都有它的影子。
  
假如我們爭辯太多,是因為我們想讓自己的意見出頭(所以和贏有關)。
  
假如我們犯了貶抑別人的毛病,是將別人踩到底下去的秘密方法。(又來了,要贏)。
  
假如我們忽視別人,又是贏的問題,好讓他們被看不見。
  
假如我們壟斷資訊,就是給自己贏過別人的優勢。
  
假如我們偏心,就是想把別人贏過來成為盟友,站到「我這一邊」,以此類推。我們做的許多惱人的事,多半源自於在任何情況下都想出不必要的頭,想贏。
  
我們對成功的著迷在每一項作為上都蠢蠢欲動,不是高階主管才如此,當事情有點重要性,我們就想贏,當事情沒那麼重要時,不值得花時間精力在上頭的,我們也想贏。就連事情明明對我們不利時,也還是想贏。
  
只要你有一點點成就,每天都會犯這個毛病。上班開會時,想要占上風,當和你的另一半爭執時,會拼了命想贏(不論有何意義!)就連在超市結帳排隊時,也不停左顧右盼,看哪一道動得比較快。
  
我曾在一個庭院派對中,看到一對父子玩籃球鬥牛賽,兒子只有九歲。爸爸身高二呎、一百二十磅、加上三十年的 經驗,顯然大占優勢。他同時也是父親大人,想和孩子玩一下,也許順便傳授一些球場秘訣給他的小子。剛開始打時,氣氛很愉悅、平和,爸爸讓球給小孩,也讓他可以重來,好讓孩子維持住興趣。但這個歡樂持續了十分鐘以後,這位爸爸的「要贏」基因啟動了,他開始認真追求分數。他審慎防守,雖然還是打打屁,但事實上 很得意地用十一比二把兒子打敗。這就是想贏的衝動有多強的展現,雖然這場比賽有夠不重要,甚至會傷害我們所愛的人,但我們還是想贏。



客觀來看,我們很容易反對這個爸爸的行為,覺得自己一定不會這樣神經大條。
  
是嗎?
  
假設你想去甲餐廳吃晚餐,你的太太、同伴、朋友想去乙餐廳。你們熱烈地討論了一陣,你提出乙餐廳的風評很 差,但最後心不甘情不願地讓步,去了乙餐廳。結果正如你所說的不好,訂位記錄不見了,又等了三十分鐘。服務很慢,酒淡菜差。這個慘痛的經驗下來,你有兩個選擇。選擇一:批評這個餐廳,沾沾自喜地提醒同伴他們的選擇有多麼不智,或是假如你的意見被採納的話,就可以避掉這場災難。選擇二:閉嘴吃你的飯,在心裡 把這事一筆勾消,好好過這個晚上。
  
數年來,我都調查客戶們會採取哪一個選擇。結果很一致,百分之七十五的人都說他們會批評餐廳。但他們都認為應該選擇哪一個呢?閉嘴就好了。假使我們做一個「投資報酬率分析」,我們普遍會下結論說,和同伴的關係要遠比在到哪吃飯這種小爭辯上占上風重要多了,然而……贏的衝動卻凌駕理智,我們在知道不可為時還是做錯選擇。
  
還有更糟的。
  
幾年前,我免費為一個美軍高級將領提供諮商服務,他問道:「你的理想客戶應該是怎樣的?」
  
我回答:「你的將軍們都很忙,空閒的時間比我還少,所以我們不要浪費時間。我希望輔導聰明、負責、努力、有成就慾、愛國、擇善固執、專業傑出、不能取代、靈巧、能力強、自負、固執、自以為無所不能的人。你覺得你可以幫我找到一個嗎?」
  
「找到一個?」他大笑,「這個環境中充斥這樣的標的。」
  
因此,那一年我有這個機會輔導許多將軍們。
  
在一次集體的訓練課程中,他們的太太也都到場。看這些將軍如何回答這個餐廳問題真的很有趣,有百分之二十五 的將軍說他們會做對的選擇,也就是閉嘴,這時,他們的老婆大人們都站起來反對,當場抗議,說他們才不會這樣做。這又可以看出想贏的衝動有多強,就算有人證在現場(指他們老婆),明知她們會否決他們的話,很多將軍還是想給一個讓自己看起來比較有面子的答案。
  
如果想贏的需求是成功DNA裡的主宰,是成功的主要原因,那麼贏太多就是會限制成功的主要突變基因。
  
在本書中,我一直不停建議的概念是,假使我們看出這個「毛病」,努力在人際關係中去抑止,就能更成功。




第二個習慣:加值過度

這兩個一起吃晚餐的人顯然是同質性很高的:一個是瓊.卡然巴哈,曾任麥肯錫董事,現在自己主持一家頂尖顧問 公司,另外一人是尼科.坎納,是他很傑出的門徒及事業夥伴。他們正在構思一個新案子,但是他們的交談有點不對勁,每一次尼科丟出一個點子,瓊就插嘴:「這個點子不錯,」他說,「但如果你……會更好。」然後會岔開話題,講述他在幾年前類似情況中怎麼做成的。瓊講完後,尼科會重拾剛才講一半的話,但不到幾秒又被打斷,這種往往返返的情況就像在打溫布頓網球賽。
  
做為餐桌上的第三人,我觀察且聆聽。做為一個主管教練,我很習慣監測別人的談話,仔細蒐證蛛絲馬跡,好明白為什麼本該很有成就的這些人,會讓他們的上司、同儕和下屬抓狂。
  
通常我在這種場合會保持緘默,但因為瓊是個朋友,並且表現出典型破壞力十足的聰明人行為,我說了:「瓊,你可不可以先不要說話,讓尼科說完。別再試圖為這段討論加值。」
  
瓊.卡然巴哈在此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想贏的另一形式:想要加值。在習慣掌控全局的領導人身上相當常見,他們還保留一些獨裁管理形式的餘毒,習慣指揮每個人怎麼做。這些領導人也很識時務,了解世界已大不相同了,大多數的部屬在特定領域都懂得更多,只是舊習難改。對這些成功人士而言,最難的是要去聽別人告訴他們已知的事,而不去說一、「我們早已得知了。」和二、「我知道有個辦法更好。」
  
這就是加值過度的問題,想像你是一個執行長,我來向你報告一個你覺得很棒的想法,你不是拍拍我的背說:「很棒的主意!」你的渴望(因為必須加值)是去說:「很棒,但是如果你這樣會更好。」
  
問題是,你可能把我想法的內容改進了百分之五,但是將我執行的意願砍掉一半,因為你已經把我對這個想法的所有權奪走了。我的主意現在變成你的主意,我走進你的辦公室時的熱情在離開時大幅減退,這就是加值造成的惡果。不管我們在所謂更好的主意的形式上有何獲得,都在我們下屬減低的興趣中蒙受到損失。



後來瓊和我談起這個晚餐事件,我們都覺得好笑,做為全球頂尖的打造團隊領域的權威,瓊應該很懂這個道理才是。這就可看出想贏的念頭有多麼惡劣,就算我們明知不可,還是會落入圈套。
  
不要誤會了,我不是說老闆們都得把嘴巴封起來,以免讓士氣萎靡,然而你在組織裡爬得愈高,就必須要讓別人贏,而不要事事都只關切自己的輸贏。
  
對老闆們而言,這表示要仔細觀察你如何鼓舞別人,如果發現自己會說:「很棒的主意,」接下來就會說「但是」 或「然而」,試著把你的回答剪到「意」這個字後就好了。最好是甚至在開口前,深呼吸一下,問問自己,你的話值得說嗎?我一個現在成為一家大藥廠公司執行長的客戶,他說,一旦他養成開口前作個深呼吸的習慣後,他明白到至少有一半本來想說的話不值得說。雖然他一定可以加值,但覺得不要贏的收獲會比較大。
  
對於必須忍受他們的主管加值慾攻擊的員工,對自己的專業要有信心,而且,除了順從之外,也要堅持自己的立場。
  
很多年以前,我認識一個舊金山的巧克力商,他接下一筆生意,是要為現在已故的設計師比爾.布拉斯做一盒十二 個的巧克力樣品。他們設計了十二個不同樣式讓布拉斯評選,因為這些巧克力會出現他的名字,所以他堅持要親自挑選。因為怕讓他覺得沒有選擇的空間,他們就摻入了另外一打明顯次級的巧克力。但讓巧克力商嚇壞的是,布拉斯進到評選室品嚐時,選的全是次級的巧克力,巧克力商沒料到布拉斯會這麼難以引導。然而布拉斯 是個很有品味的人,很少有人能忤逆他的意思,而他當然知道自己的喜好,他必須在這個過程中加值。布拉斯離開評選室後,這些巧克力師傅面面相覻,腦中想著同一件事:我們現在要怎麼辦呢?他全挑錯了。
  
最後,這家已傳承七代的悠久字號的老闆說:「我們是巧克力專家,他不是,就做我們喜歡的,他永遠也不會知道差別在哪。」
  
漂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