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三十多年裡,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一直被遺忘,甚至被迴避。二○○八年的災難十月,讓這位已經作古逾半世紀的英國經濟學家,其學說精義再次受到世人召喚。大家都想知道:假如凱恩斯魂兮歸來,他會如何解救全球經濟?

「凱恩斯是誰?他能解答當今的經濟危機嗎?」英國《獨立報》於十月二十八日金融海嘯爆發之初,就下了這個大標,文章開宗明義指出:凱恩斯的方法或許能釐清目前的經濟謎團,宣示著凱恩斯及其學說似乎又在危機中重返主流。

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讓經濟學界陷入了極大困惑,銀行家與經濟學家都搞不清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華爾街一片兵荒馬亂,也動搖了世人對自由資本主義機制的信心。各國政府則焦頭爛額地尋找解決方案,包括祭出對付經濟低迷慣用的降息措施,但成效卻有限,只好轉向擴大公共支出的財政政策,直接砸錢來拉動總體需求,其實就是如法炮製了凱恩斯在大蕭條時期提倡的做法。

恢復經濟 應賦予底層民眾消費能力

三○年代大蕭條時期,經濟不景氣,企業忙著裁員節流,造成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低迷,又進一步加重經濟衰退,形成惡性循環。凱恩斯認為,對產品總合需求的減少,是經濟衰退的主因,政府應干預經濟,透過有形之手來增加總合需求。而提振生產和擴大需求主要仰賴四部分:消費、投資、淨出口及政府採購。

消費方面,由於消費者信心降至谷底,加上財富縮水及失業率上升,許多人不敢消費。投資的部分,當個人沒錢,企業又籌資困難,很難期待投資能拉動經濟;消費不振,淨出口也難以成長。此際,只有政府出手,才能脫離惡性循環。凱恩斯主張,政府應採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他甚至建議,如果政府印更多鈔票,用瓶子裝起來,埋在地下,然後讓企業再把錢挖出來,那麼GDP也會增長。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教授史迪格里茲(Joseph Stiglitz)以「凱恩斯的凱旋歸來」形容當前各國政府黔驢技窮,只剩競相砸錢投資一途。這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認為,在嚴重的經濟衰退中,貨幣政策往往無效,此時需要的是更多的財政政策。

凱恩斯主義落實到具體策略上,包括擴大公共建設、減稅,甚至直接撒錢。目前,幾乎全球政府都效法凱恩斯主義,提出破紀錄的「兆元競賽」,美國的七千億美元、歐盟的二千億歐元、日本的四十兆日圓、中國的四兆人民幣、台灣的五千億新台幣……透過不同名目向經濟體系注資,希望砸大錢到市場所產生的乘數效果,足以創造就業及刺激消費,進而推動企業投資。

德國是少數的例外。德國財政部長表明不願參加砸錢大賽,還公開抨擊英國首相布朗應對金融危機的措施是「愚鈍的凱恩斯主義」,「這一切將會提高英國的債務,令整整一代人要賺錢還債。」不過,當許多經濟數據顯示,德國正加速衰退,總理梅克爾也不敢再鐵齒,改口說將在○九年一月底提出規模達數百億歐元的基礎設施投資計畫,正式加入凱恩斯陣營。

大撒鈔票反造成通膨 財政赤字債留子孫

雖然全世界的政府都成了凱恩斯主義者,但同樣是砸錢,也應依民生國情不同而有所調整,否則可能會淪為東施效顰。史迪格里茲指出,不是所有的財政政策都會產生同等的效應,政府應該盡可能讓花出去的每一分錢,都發揮到最大的刺激作用。

凱恩斯主張,政府應增加就業、擴大需求,就算是「請一批人在地上挖坑,再請另一批人把坑填上」,也能夠解決一部分人的就業問題,當他們有了收入,就可以去消費,進而帶動生產,整個經濟就會轉動起來。為此,幾乎所有政府都藉由基礎建設來推動內需,然而,擴大公共建設方案用在中國,可以提供二千萬個飯碗,但對美國卻可能不管用,因為美國沒有那麼多失業的建築工人,吃不下這麼龐大的計畫,過度偏重基礎建設的投資,不一定能讓經濟更有生產力。

反而是凱恩斯主張的減稅,更能提振美國的零售開支,進而為失業的服務業者創造更多職位;或者暫減所得稅、擴大失業補助等,讓部分刺激經濟的錢直接流入消費者荷包,才不會流於浪費財政支出的經費。

多國政府採取的另一項刺激國內消費方案,就是直接派錢,或者發消費券。不過,根據凱恩斯的說法,如果僅僅是一次性的收入增加,人民可能會想著分在各個時期消費,甚至將部分收入用做儲蓄而不消費,這樣不但會降低總合需求,生產和就業也會受到波及。凱恩斯認為,恢復經濟需要針對金字塔底層的消費者賦予消費能力,政府應該採取措施增加他們的就業機會,當他們有能力消費時,也會為富人增加財富。凱恩斯主義或許是解決短期困難的一帖速效藥,但長期而言,「末日博士」魯比尼憂心忡忡地提出質疑:「下重藥的貨幣和財政政策,能使○九年免受通膨之苦嗎?」

政府擴大公共工程支出,雖能緩衝衰退並提供就業,但卻治標不治本,對於總合需求的提升只是假象,同時也造成私人投資遭到排擠。到頭來,經濟沒有成長,大撒鈔票的結果反而造成通膨,並留下龐大的財政赤字,禍延子孫。不過,凱恩斯從來不擔心赤字問題,因為「長期來說,我們都死了。」

有些經濟學家則認為,導致大蕭條的根源不是需求的缺乏,而是對商業的信心。知名的貨幣史經濟學家史瓦茲(Anna Schwartz)也認為,現在問題不是市場缺錢,而是信心危機。史瓦茲指出,光靠撒錢沒用,還得政府直接幫問題金融機構清理資產負債表,讓所有人的信用一起恢復才行。

經濟速效藥 政治人物奉凱恩斯為圭臬

然而,為何政治人物對凱恩斯奉若神明?簡單來說,因為凱恩斯把主導經濟的生殺大權,從市場的自由之手中,交還給當權者。其次,由於經濟蕭條可能漫長到「政治上無法忍受」,凱恩斯不考慮長期效果的刺激經濟模式,講求的是短期效果,而政客面對的是三或四年間就必須爭取連任的挑戰,凱恩斯主義正中下懷。

誠然,在承平時代,平衡預算是國家謹慎理財的正道,然而,非常時期要用非常之道,凱恩斯的赤字預算成了蕭條時期的唯一救贖。終生與凱恩斯有瑜亮情結的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在美國大蕭條最嚴重時期到哈佛大學任教,曾為經濟危機的解決方法,與凱恩斯學派有過激烈的論戰。熊彼得認為,只有靠市場的自然運作,才是改善經濟、刺激景氣的正確方法,但他的觀點在凱恩斯理論如日中天的時代被淹沒了。即使是曾炮火猛攻凱恩斯主義的羅斯福,矢言執政後致力於平衡預算,但這位美國總統上台後,在二戰前夕推動的「新政」(New Deal)卻和凱恩斯的主張相當吻合。

如今,經濟學家尚未提出能治急症、沒有副作用,且長期有效的新理論之前,各國政府只能重投凱恩斯懷抱,透過財政和貨幣政策的雙重電擊,試著把垂危的經濟救回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