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80415364658.jpg

因為人的資源有限,所以需要做好管理。人際關係更是需要管理,因為很花資源。雖然不歧視那個人,但不表示就會跟那個人很親近,朋友的數量超過到某種程度以後,因為你無法每個人都顧到、每場婚宴都到場,需要有效益上的考量。

我覺得人生中通常會有三種階級的朋友:


第一種是盟友:你必須常常見面,你的合夥人、同事或老闆、客戶、廠商,需要保持某種程度的熟絡才好辦事情。

你不需要把盟友當作好朋友,但因為彼此需要,有互相利用的價值才會成為朋友,一但合作的關係結束,雙方也不會太熟絡。


第二種是腦友:一起探索與成長的朋友。

這種朋友若不是因為工作的關係,必定覺得平時聯絡時,彼此間的話題有火花產生。
但是大家的水平要不相上下,才會有腦力的激盪。
 
而我更傾向找一種所謂"資訊站"的朋友,這當然也跟我的價值觀有關,我相信人脈等於錢脈的前提是,對方能夠提供你能夠轉換成錢的資訊。(或是在關鍵時刻能拉你一把)

而我也一直在朋友群中扮演的這個腳色。這也跟我的經歷有相關性,因接觸過了五十種不同類別的行業,所以認識了各行各業的人,累積了各行各業的人際關係。加上我要求自己每天要看一本書或雜誌,還有每天快速瀏覽2000多個網站的RSS訂閱...等。這十年來的資訊累積讓我成為有獨特價值的人。


第三種朋友就是
虛友:就只是個老朋友,用來回憶過往。 

他們就好像是舊相片,久久看一次,久久才懷念一次,屬於回憶中存檔的朋友,能跟他們聊的也不就通常是過去的回億。或許跟他們久久才見一次面,甚至不如不要見面,只要腦袋裡知道有這個人即可。(因為彼此無法成為盟友與腦友)

這種朋友應該是朋友的庫存量裡面最大的,很多的同學,工作上的朋友,甚至人生中的好朋友,都隨著機緣的幻滅而成為這種類別的朋友。

用一句話做註解就是:動機上對你是好的,行為上卻浪費你的時間的,你就把它設定為虛友。(很抱歉,我講的是朋友的效益觀,不care效益的話,見面爽就好。)
一個上進的人哪有時間應酬一個不上進的朋友呢?這些朋友當你真的沒事可做、沒書可讀、沒覺可睡時再聯絡就好了,切記一次多找一些人一起見面,增加效益。


中國人有句老話說:
朋友如手足。
但如果你依照效益的觀點去看,解讀可以變成:如果你童年時情同手足的朋友,還是保持童年時的想法。那這件舊衣服穿起來就不合身了,穿舊丟掉就算。

我其實也不想這麼現實,也常常不顧於效率的觀點與一些不長進的朋友做些沒有意義的事情,這些浪費讓我快樂。只是時間越來越不夠用,要應酬的人越來越多,要照顧的人也越來越多。漸漸的每個人對於投入在人際關係的資源分配有了自己判斷的標準。

我有一個朋友他交朋友是現實主義,他說:我交朋友並不是為了錢,卻要看那個人的思想有沒有不斷的進步,如果他沒有一直進步,就是在浪費我的時間,因為我不斷在進步。當我發現跟朋友聊天的時候,他若退步了,或許以後彼此見面的時間就少了。
 
但朋友,我發現你退步了..。 你上次有創新的念頭能啟發我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你就快要被我歸為虛友」了。 

或許人不要這麼現實,交朋友的樂趣比較多。


喬治關於人際關係的其他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