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創業,黎智英都對自己說,
這是最後一次創業,之後我便會死去;因此只有現在、沒有將來,
我要投下我擁有的一切,跟它們同歸於盡,死而後已。
這是創業要有的EQ。
是黎智英做為一位創業家最重要的心法。
也是黎智英從一塊美金到現在身價超過五億美元的終極秘密。
即使到現在,他仍不斷地在創業中,每天思考生意所面臨的困難,
他心甘情願,因為創作是他生活的動力。
創業者為什麼要拚命?
對創業家來說,創業不只是賺錢,
創業更是一個創作的過程。一個學習的過程。
創業不知要遇到多少困難,解決多少難題,
創業時時面對不可預測的未來,因此若是沒有堅強的信念,
決大部分的創業人最後都會失敗,不是因為生意沒辦法做,
而是被自己的恐懼打倒。
書中黎智英的一位好友,想要辦幼稚園,卻沒有自己的想法。最後爭論了起來,好友對他說「Jimmy不是每個人都像你這樣,想要雄霸天下。我只想安安穩穩地做個小生意。」
面對好友的質問,黎智英心平氣和地對這位好友說不管生意大小,「創業避重就輕、捨難取易是死路一條。沒有錯,像你說的困難無疑會少一些,但那只是死路一條,走向死亡是完善的、沒有任何困難。不過,創業便是創造生意,既然是『生』的,又怎會沒有困難?」
如此獨具一格的創業與工作的思考邏輯,讓詹宏志在<我是黎智英>一書序中說到「好幾個做生意和寫文章的朋友,讀過他文章的人都深深覺得他的 成功,並非偶然。」因而對現時的工作者來說,閱讀黎智英,也就同時閱讀出自己的位置,黎智英的創業體悟,無疑是一面鏡子,清楚映照出每個人沒有真正面對的 事實。
本書特色
對現的大環境帶來的衝擊,黎智英對世局兼具宏觀與微觀的思考方式,書中並多有朋友或自己的例子說明,極具參考價值,並給上班族或想創業的人工作方法上的靈感。
作者簡介
黎智英
1948年 出生在貧窮的廣東農村,十二歲那年,他乘著舢舨船偷渡到香港,進入成衣工廠當童工,月薪八美元。 他一路經營自己,做到成衣廠的經理,卻因公司的一場記過處分,下定決心自己創業。
1981年 成立佐丹奴(Giordano)成衣連鎖店,快速打響名號。獨創快速交貨系統(Speed-sourcing),美國的Wal-Mart和 GAP、英國的Next和FRENCH CONNECTION、義大利的BENETTON、日本的Fast Retailing 都曾學習其經營模式。
1989年 創辦《壹周刊》(Next),正式進入媒體事業。
1995年 繼發行量破紀錄達到15萬本的《壹周刊》後,又創辦《蘋果日報》,發行量超過70萬份,此時他擁有的財富已超過5億美元。
1995年6月 創辦「蘋果速銷」(adMart),以線上零售為主,虧損10億港幣(台幣40億元)。
2001年 創辦台灣《壹周刊》
2003年 創辦台灣《蘋果日報》。
第一部 創業的信念
上班族的創業夢
做生意要有信念
創業是overdrive
敢於面對未知
願景是活的
甘心做讓你上天堂
自信心是最好的預測
創業家的苦惱
設定有效的目標
專注力
與眾不同並非創新
財富的力量
是你虧欠了社會
第二部 創業的態度
學做生意的三個途徑
傳統的微妙
成功人士起立致敬的執行力
你夠拼命嗎?
知識是事業成長的原動力
無知帶來的智慧
年輕的公司也要改革
實踐創意才是創作
自己的經營概念
精神上的苦練成就天才
炒股賺不到成就感
小心鬱金香狂熱
第三部 創業的挑戰
創業家的黎明
發現機會
避免淘汰
辨別市場需求的困難
夕陽中我看見旭日
消費者的參與感
我在故我思
第四部 創業的趨勢
亞洲質量時代的來臨
台灣經濟發展契機
創意解放
邁向高質量的網路時代
夕陽行業的旭日商機
網路生意的經營策略1
網路生意的經營策略2
同一個世界
夕陽行業的旭日商機
很多人都想加入新興的行業,遠離夕陽行業,這種想法不一定是對的。現在市場全球化,國界愈來愈模糊,資訊、科技流通,沒有多少行業是完全受本地條件局限而走向夕陽的。反之,好些看似走向夕陽的行業,其實有不少優勢。
這是個令創作家興奮、刺激而又充滿機會的時代。我們正見證一個創造性毀滅(creative destruction) 發揮最大力量、引發無窮變革的時代。活在當下,你應該覺得自己異常幸運、不枉此生。這個時代是讓你體現創作力的溫床。
在這個時代,如果創業失敗,那是因為你沒有嘗試得夠,沒有為風險押夠膽識,對無知、不測的將來不夠樂觀,更沒有為自己的能力和前途拿出足夠的自信。
你可以從危機中瞄見希望嗎?不行?那麼你便不是個創業家,頂多是個平凡的企業家罷了。當然,你仍然可能事業有成,但你的成就僅是拿創業家腳印來倒模而已,何來創意?是的,這是個充滿危機因而也充滿希望的時代,因而也是個創業家的世界。
網 路日益普及、全球經濟一體化提升整個世界的生產力,再加上中國、印度等第三世界國家的人力和資源,從政府的掣肘中得到解放,這些破壞力 (disruptive forces)正在挑戰舊世界的秩序、舊的經營模式,進而釋放強大爆炸力的創造性毀滅,引發整個世界原來經濟、文化、社會和政治結構,迅速又劇烈地改變; 每一個企業,從產品到經銷、經營、管理和組織的模式,以至新陳代謝周期都在發生巨變。
舉個例來說,以前印度漁民的視野,離不開本地市場,那是他們魚獲的唯一出路;而他們的生活、工作、認知都圍繞著這個市場,千百年來了無變化,只是單調地重複昔日的運作模式。
今日,這些漁民有了手機,他們知道別的市場,可以出更高的價錢,甚至有時還願意買下他們賣不出去的貨尾,他們的生命不再為本地市場所局限。有手機之助,他們又可以從其他市場,買到更便宜的生活用品、工具或燃料。
小 小一部手機,改善印度漁民的收入、生活品質;擴展他們的市場、生活範圍、知識觀念和視野。獲益的又不止於漁民,無論是價格或品質,消費者的選擇也因為有了 手機而增加(供應平均,價錢因而便宜,選擇也多了)。與此同時,市場的運作和經營模式(所有人都既是供應商又是消費者)也因而產生了巨變。
從一粒沙看世界。印度漁民身上發生的改變,讓我們看到一個新的科技產品,引發多麼大的變化。若然印度漁民的變化,擴散到全世界每一角落億萬人身上,這個變化又是多麼的巨大。
再者,掀起巨變的不止於手機。與此同時,更有不知多少看得見或看不見的新發明、新產品、新事物不斷湧現。面對這些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又怎能不驚嘆:「wow,這個世界到底會變成怎麼樣?」我對這問題拿不出答案,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世界會變得很厲害。
除了手機般具體的科技產品,現今還有很多變化是肉眼看不見的。舉個例,你現在到商店買一條褲,它的款式跟以前的可能大致相同,但你不知道過去生產一條褲要 三個月,現在則只需要十天;從工廠運到店鋪上市,長則三天短則幾小時而已,以前這個流程起碼要花上三個星期。從生產到物流,時間大大縮短,這不僅對生產商 和零售商帶來好處,對你也有裨益。
生產和經銷的時間縮短,供應商因而可以掌握顧客最新的需求資訊;無論是貨品的式樣設計、或物料質地都更能接近、迎合顧客的喜好需要。在縮短生產和經銷期的 壓力下,工廠和零售商不斷簡化生產、管理和運作的程序,以提高效率;無論是成品或原料的庫存也會同時降低,因而節省成本。成本低了,售價亦會更便宜。這種 種節省當然都惠及顧客。
除了成衣,在別的行業當然還有說之不盡的變化,不斷改善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和顧客之間的關係。不過,單純壓縮生產和經銷時間,進而減少庫存這一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已異常巨大。
減少庫存,也就等於企業可以更靈活地生產和經營,以適應市場的需要,也加速了生產設施和運作的新陳代謝周期,減少錯誤的投資,從而幫整體經濟避免因投資錯誤而帶來衰退;就算不能完全避免衰退,也有助於減少其出現的頻率。
這些變化正在改變消費者的行為,市場的結構,貨品和行業的生存機會與模式,因而也正摧毀和即將摧毀很多不能適應這些變化的企業。當這些企業倒下來,他們騰 出的空間,便是創業家的機會。他們不一定是要創新貨品或科技,他們可以創新經營手段、生產程序、經銷方法、管理組織、服務態度和品質等等。
於此可見,這是個創造性毀滅力量發揮得最大的時代。不少企業適應不了這些變化,招架不了創新力量的狙擊而倒下。但同時亦有更多的企業,在這些衝擊下變得更為靈活、更有幹勁;他們適應不斷創新的新天地,自我更新,因而也就更發達、更有前途。
這些能夠自我更新的企業,藉著既有的市場地位、規模、經銷網路、聲望、信譽、關係、經驗和管理班底,只要靈活變通,適應新的挑戰,他們會比新興或新冒起的企業更有競爭優勢和實力。
很多人都想加入新興的行業,遠離夕陽行業,這種想法不一定是對的。現在市場全球化,國界愈來愈模糊,資訊、科技流通,沒有多少行業是完全受本地條件局限而 走向夕陽的。反之,好些看似走向夕陽的行業其實有不少優勢。譬如我上述提到的那些有市場地位、經銷網路、規模、信譽的企業,只要注入新思維、活力和想像 力,他們都不難起死回生。
如果你是做生意的材料,又對自己的創造力有信心,只要價錢相宜,那麼你不妨收購夕陽行業。這樣,不需多少資金你便有機會創造出一間有規模、有前途的賺錢企業了。
如果你是上班族,沒有本錢,但你相信自己有創造能力,那麼你也不妨考慮加入夕陽行業,因為這些行業通常缺乏人才,渴求有創造能力的人加盟。投身這些行業,你便大有機會凸顯能力,容易升官。這樣你更有機會分享紅利,晉身老闆階級。
夕陽行業最需要有創造能力的人才,幫忙殺出一條血路。投身最需求你的行業,你一定會得到最大的回報,故此創造力也就是夕陽中的旭日。
精神上苦練的天才
不少成功人士都深信自己天賦異稟、有特殊天份,有些人甚至更以天才自居,彷彿他們的成就都不費吹灰之力、是天意的安排。如果你跟香港經濟學家張五常說,世界上沒有天才,他大有可能跟你搏命。他的確本事過人,但那是他天生聰明,還是後天努力的成果,則有待商榷。在我看來,他自命天才時,他掠過十年窗下苦讀,不眠不休地瘋狂追求答案的忘我歲月,他倔強性格,更是絕口不提。
如果你問他,沒有那段癲狂的求學歲月、打死也不認輸的鬥志,他會有今日的成就嗎?他肯定答不上來。要是沒有那段奮鬥的日子,以及窮追不捨的好勝心, 他斷不可能有今日的成就,那麼他的才能是上天賜予的?還是後天鍛鍊的結果呢?一旦天才卸下得天獨厚的神秘色彩,亦不過是常人而已。
同樣,世界第二首富,美國投資股神巴菲特,幾乎也是以天才自居。有人問他,你百發百中的投資本領從何而來?他回答說,我天生有一附投資的頭腦。可 是,他天天鑽研幾十本枯燥乏味的公司年報,樂此不疲,可見他不是天生就懂得投資,而是它可以從悶死人的公司年報,得到無窮的樂趣。
我曾到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大師家作客,看著她從早到晚看書而欣然自得,我問他:「每天花這麼多時間看書,不覺得沉悶嗎?」他笑著對我說:「不,決不沉悶,我從書中發現智慧的奧妙,其間樂趣無窮,怎會悶呢?」看來他跟巴菲特一樣,都有追求成功的過人忍耐力,苦中作樂。
學習任何東西,開始時我們都會學的比較快,隨著進度放緩,便會碰到瓶頸,難再進步。好些人都沒有耐力、韌性和鬥志,衝破這道屏障。一碰到困難,便以 為自己的天份到了極限,接受命運的安排而放棄。成就卓越、被人冠以天才光環的人,是看不見自己的能力有盡頭,總是契而不捨的向前衝。
這些人可能天生蠻勁,更可能是他們在艱辛乏味的奮鬥中,體會出別人體會不到的樂趣,就算是困擾煩躁亦甘之如飴。這超乎常人的忍耐力,讓他們面對困 難,亦不致絕望。然而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要沿著學習曲線往前行的,只是他們的步伐比我們堅毅,耐力比我們大,因而走得比我們遙遠;在我看來,那才是他們 的天份所在,而不是他們的腦袋結構有別於常人。
誰不希望擁有特殊天份,心安理得的有個優越感?可惜事與願違,這只是神話。沒有下過十年八載的苦工,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不可能有卓越的成就。有些 人可能不同意我這個說法,他們會說世界棋王巴比費雪(Boby Fisher)不是在十六歲,便已成為大師嗎?沒有錯,他十六歲已登上棋王寶座,可是他自七歲起,每天便不眠不休地研究棋藝,九年來就算是搭公車,亦若無 旁人地埋首棋盤。又有多少人有這般毅力和專注?
大家都知道邱吉爾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演說家之一,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他天生口吃,每次演講之前都苦練講詞,花了多年工夫才將之克服,甚至登上了政治舞台?
海飛茲(Jacha Heifetz),上個世紀最偉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他有這樣的名言:「如果我一天沒有練習,我自己聽得出來;兩天沒有練習,樂評家也聽得出來;三天沒有練 習,那麼全世界都知道了。」他肯定是個不相信天才,只相信汗水的大師,像帕華洛帝、馬友友等大師,豈不有同樣的信念?
高爾夫球王伍茲,風雨無阻、天天練習是眾所皆知的事實。才八個月大,他父親便嚴加督促他天天練習,直到他在美國業餘公開賽稱王時,他已不離不棄苦練了十五年。又有多少人有這顆恆心和鬥志?他驚人的成就又豈是天賦使然?
可是不少人同樣努力工作、埋頭苦練,為什麼他們沒有伍茲、海飛茲或巴菲特般的成就?沒有錯,這些人非常用功、體力上非常操勞,可是他們可有在精神上同時苦 練?他們有沒有不斷尋找自己的錯失、不足和盲點,加以改善?他們有否不斷找出困難加以解決?努力的時候,他們有否不斷加深對自己的認識、尋求進步?要是沒 有做到這些,那麼不管他們如何下苦工,到頭來也只是枉費心機,不會達至卓越成就?
不管做什麼事情,導致出錯的原因,是不會原樣呈現在眼前的;要找出錯誤的根由,便要運用想像力填補事實、數據的不足。單憑體力是不能填補事實、數據不足形成的「邏輯缺口」,而必須做智力的探索。
練習不只是體力的勞動,更必須是一個不斷了解、檢討、摸索、想像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做這樣的練習,才可以從中提煉出見識、想法、和概念,增加自己的想像力,提供更多的資源,進而填補「邏輯缺口」。大師的卓越成就都是這樣得來的。
世界上要是真的有什麼天才的話,那便是大師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而不是他們天賦異稟,有特殊天賦。只要具備恆心和鬥志,常人也可以成為天才。我們永 遠都不可能知道,這樣的天份從何而來,是來自遺傳、父母的教導和培養、自己頓悟的決心、支配環境的影響、亦或是個人的際遇?又或是這些因素的總和?對這個 問題,至今還沒有個確切的答案。
我在這裡跟大家講天才,主要是有感於太多人相信有天才。很多人寧願相信,自己是有天份的天才,只要投身適合的事業,他們的天份便自然會發揮出來,而卓越的成就也唾手可得。
這個想法是很危險的,有了這樣的想法,每當遇上困難,便會認命,以為自己沒有天份,因此便放棄了。這樣的想法可說是一個悲劇,其實不管做什麼事情,不可避免的都會出現令人氣餒、甚至令人近出絕望的困境,要是不拿出堅毅的鬥志突圍,我們便易一生無成。讓我們從天才夢甦醒吧!宜堤有機農業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