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喬治推薦的古文與宗教書籍 (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內容大要

三國閱讀的升級版--

不談謀略兵法,不說競爭態勢,只講一些被誤解的、不為眾所知的、被忽略的三國人事。希望以深入淺出筆法,解釋懸疑的三國現象;引述常被混淆的三國知識;介紹秀異傑出卻名氣不夠響亮的三國人物;釐清似是而非的觀點;為被抹黑、漂白或扭曲的人物,還其本來面目。

全書依主題分類,以鏡面特性扣合主題分輯(或曰分鏡),取其趣味。

.八卦鏡:有人群就有八卦。在高度競爭、刀光劍影的三國時代,一樣有男女私情,一樣有奇情異聞,增添讀者茶餘飯後的話題。

.顯微鏡:有些人史書記載不多,名字隱沒不彰,卻是一世的奇才;有些人名氣響亮,另有不為人知的幽幽心境。藉倍數放大的顯微鏡,我們看到更多三國人物的世界。

.廣角鏡:以更廣的角度,更寬的視野,更長的景深,來看歷史三國。一個你所不知道的三國,一個沒想到的三國,就出現在眼前。

.後照鏡:我們知道的三國,混雜著小說、戲曲、影視、民間傳說和電玩、漫畫以及自己的想像與投射。透過後照鏡,看回頭路,才知道三國的原貌,原來是這樣。

.凹凸鏡:用凹凸玻璃做成的凹凸鏡,扭曲了影像,把物體變得奇形怪狀。在歷史長河裡,很多人就像凹凸鏡,形象被扭曲,被抹黑,被美化。還原,是讀史與書寫的樂趣。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FAJANG為何開始看莊子?
我的爺爺過世前一年,整理了追隨他五十年的座右銘給孫子輩。其中就有莊子逍遙中的一句,所以我開始細細研究。
這輩子影響我最深的人就是我爺爺啊,我很想寫一篇追憶他的文章,卻遲遲不知該從何寫起?有太多的千言萬語總會湧上心頭、波動我的情緒。往往想起故人時,也總是無限的思念與敬重。爺爺,我很想你,你知道嗎?

爺爺的字非常漂亮的,這是在他一個眼睛看不見之後,在生病的狀況下,想把他無限的智慧,留給我們。用僅存的生命完成的,最後幾百頁的稿紙。(字有點歪歪、因為單眼距離抓不準)爺爺給我們最大的遺產就是他所手寫的書了。(從賺錢、到人際關係、茶道、仙道、武術、血型…等共有50幾本書,不肖孫都還沒有好好研究完,卻猛看新買的書…)


一﹑導論

「莊子」這本書,其中內七篇肯定為莊子所著,內七篇之中又以「逍遙遊」為首。

莊子在逍遙遊中提出了「至人、神人、聖人」的生活意境,做為人類生存追求的理想。在下一章「齊物論」中,建立一個對「自然運行原理」本身的超越性的論點,卸下人類繁重的心裡包袱,從而追求至人境界打開心裡空間。如果這個心裡空間打開了,人們便會以「安時處順」、「隨順命運」的態度面對自我命運及社會需求,這就是再下一章「養生主」所討論的重點。然而在人們安時處順之餘,總仍有難逃生命困境的時候,因此在面對社會鬥爭的生命安危交相煎迫的時候,人們應如何擁有自保的智慧,就是又在下一章「人間世」的重點。

於是,在莊子點出了「逍遙遊」做為人類生命最終應追求的境界目標之後,接下來的幾篇文章便是從知識理論上、自我生命上、社會生活上等面向來討論應該如何配合以追求這個目標的問題(註1)。由此可知,逍遙遊是莊子思想的中心精神。

二、本論

1、 逍遙遊

逍遙遊為莊子思想的最高境界,也是莊子學說的最高理想。它是莊子書中的第一篇文章,是莊子哲學的第一個重要觀念-就是對於人生哲學的問題,主張採取一個逍遙自適的生活態度。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天臺悟真,發明內外二藥返還大事,當時淺識無知,或疑爲爐火采戰之書。葉文叔不明返還,又複以清淨浮言附驥行世。翁葆光見而笑曰:“此不知金丹者也。”遂爲注以匡正之。陸子野、陳上陽遂加發揮,悟真三注出而葉注遂堙。遼陽張三丰先生,天仙也。在武當時,曾作無根樹道情二十四首,與紫陽悟真後先伯仲,世亦有認爲采戰爐火者。涵虛昭然曰:道之不行,由於道之不明也。每欲著解彰之,恨無同心丹友。棲雲劉悟元,以宏通大辯之才,作書數十種傳世。其中有無根樹注解,涵虛取而觀之,詞源浩大,理境圓通。由是欣然大喜,喜其先得我心之所同然也。其中有未盡泄者,涵虛乃爲補之,內外藥物、返還火候、先後爐鼎,發泄無遺。自是而無根二解,宛然悟真三注也。解成,問序於予,予不敏,爲記其用心如此。

丁未立秋日青霞洞主人同師弟何西複拜識
 
[自題無根樹詞]

鷓鴣天
道法流傳有正邪,入邪背正遍天涯。飛騰罕見穿雲鳳,陷溺多成落井蛙。
難與辨,亂紛嘩,都將赤土作丹砂。要知端的通玄路,細玩無根樹下花。

[賣花聲]

無根樹下說真常,六道含靈共一光。會得威音前後事,本無來去貌堂堂。
  洪武十七年歲在甲子中和節大元遺老張三丰自記于武當天柱峰之草廬   

 
[三丰真人源流、永樂皇帝訪三丰書、三丰託孫碧雲轉奏書詞略。]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要看書的內容請點此

了悟無常,便是佛教徒

  本書中,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以最簡單的語言來說明佛教最核心的四法印見地,文字看似簡單,卻包含了深入淺出的層層奧義。下筆行雲流水,詼諧幽默又字字珠璣。在輕快的字句後面,充滿了引導無明眾生脫離輪迴的菩薩大悲大願。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是藏傳佛教的老師,也是聞名影壇的導演。在書中,他以電影的虛擬實境,巧妙地比喻我們身處的幻相世界;而證悟的過程就彷彿脫去妄念所帶來的層層蔽障,瞭解因緣的善變與無常;因而放下我執,邁向醒覺之路。

  他爽潔而俐落地破除常人對佛教徒的誤解:佛教徒等於祥和與非暴力;其實,這並非佛法的核心。對於要成為一位佛教徒,你必須接受佛教的四法印見地:一切和合現象都是無常,一切情緒都是痛苦,一切事物無自性,以及證悟超越概念。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以實證的經驗加以分析,體現四見地最精要的部分,對於修行者有甚大的助益。有緣讀此書的人,都能更清楚地見識到法教的神髓,了悟無常,解脫萬千煩惱;原來,佛教徒不只是著僧袍、坐禪、戒葷食與禁欲;而是覺知這四種見地,化解對如幻世事的執著。

作者簡介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Dzongsar Jamyang Khyentse Rinpoche
  不論在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的眼中,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都是一個響亮的名字。對佛教徒而言,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以其清新、幽默、高證量的說法方式,吸引了全世界眾多信徒的追隨,其爽潔而又帶剛強之氣的獨特形象,為新一代的修行人樹立了典範。

  對非佛教徒而言,他是全世界唯一的「喇嘛導演」。他曾隨貝托魯奇學習電影,並且協助拍攝「小活佛」;他所拍攝的第一部電影「高山上的世界盃」,曾經是票房黑馬,因此取得拍攝「旅行者與魔術師」的資金,在金馬影展掀起一陣旋風。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的電影蘊含驚人的能量及豐富的人文精神,猶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屢獲佳評、獲獎連連,更培養出一群追隨的工作人員及影迷。

  同時身為佛教上師與電影導演,二者角色看似衝突,但仁波切以一句:「電影可以視為現代的唐卡(傳統西藏佛教繪畫)。」說明了他的理念,也充分表現了仁波切不為傳統及名相所縛的風格。

又是一本介紹佛教的書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殺佛是見佛的唯一方法,有關佛陀的任何概念都會妨礙我們親眼見佛。
這就是「禪」。

  「這些年來,言道者多,證道者少,固由於行門不彰,但行門之所以不彰,則往往來自對禪的誤解,而一行禪師的這本書就在讓行者能從『如實知見』中產生『如實行履』。坦白說,做為『心要』對這本書來說也許太沈重了些,但作為檢驗知見、行履之所據,它的確是簡潔、清楚、全面,既扣住原點,又針砭時弊的一本禪書。」──林谷芳(禪者、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

  《見佛殺佛》(Zen keys)成書於1970年代,是一行禪師較早的一部著述。當時,禪師正因在越戰中開展佛教社會運動──反戰和救助戰爭受害者,而被迫流亡後不久所寫成。本書是一行禪師最早且最有系統地向西方世界講授禪法心要的作品之一,全書線索清楚、要語不繁,是一行禪師禪法的基本綱要。90年代,禪師本人再度對全書進行了修訂。這裏呈現給讀者的中文版,即是依據修訂版翻譯而成的。

  由於這是提綱挈領性的講義,所以本書涉及的內容甚廣。從一行禪師禪法的核心概念──「正念」出發,闡述了禪宗的基本世界觀,包括無我性空、諸法緣起、互即互入、重在體驗等觀點,同時旁徵博引,講解公案的意義、效用和參究方法,並簡明扼要地介紹佛教、禪宗的歷史和基本經典。此外,傳統佛教的般若、中觀、唯識諸學透過一行禪師清新優美的筆調重新詮釋後,古今中西,全都圓融無礙。相信讀者──無論是不是佛教徒──不僅能夠從這本書中得到有關禪的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還能夠從閱讀本書中獲得一種禪的直接體驗。

  「臨濟禪師曾說:『逢佛殺佛,逢祖殺祖。』對於一般虔誠的信仰者而言,這種說法會令他大惑不解。但這話的效用,實際上取決於聽聞者的心性和能力。如果學人有膽識,他就有能力藉此擺脫一切權威的束縛,體認究竟的實相。真理並非概念,如果我們抱持概念不放,就失去了實相。所以必須『殺掉』概念,才能讓實相本身得到彰顯。殺佛是見佛的唯一辦法,我們有關佛陀的任何概念,都會妨礙自己親眼見佛。」──引自《見佛殺佛》

作者簡介

一行禪師Thich Nhat Nanh
  1926年生於越南中部,16歲時在歸原寺當見習僧,後來赴美研究並教學。

  越戰期間返國從事和平運動,對於越南的年輕僧眾起了重大啟發,戰爭結束代表參加巴黎和談。越南赤化以後,被放逐至今仍不得回國。但長期以來,一直從事救援難民的工作。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例行公事~逛書局。喔!余秋雨出新書了。<秋雨在台灣>大師的作品,當然要買!不過還是先翻一下好了。演講的內容與談話的摘錄,還有1/3的其他文壇人士對大師的看法。不是秋雨大師精雕細琢的文章嗎?好吧!他的臨場反應一定也是大師級的,不過我比較想看的不是這種閒談式的文章呢~ㄧ般厚度,要賣320元。嗯~考慮ㄧ下喔。

繼續閒逛,然後就發現了這本<唐詩中文經典100句>。真是不得了,裡面有:李白、杜甫、杜牧、元稹、李商隱、王維….等千年等級的大大師们。也收錄了我每年總要說個10次左右的<離思>,關於這首名句的故事,詩人的背景都有一翻精簡的介紹。余秋雨,對不起啦!

後來還買了ㄧ本中國宮庭祕史,還有<吳越之間>與<從敦煌到平遙>….對啦!我還是買了余秋雨的書啦。我就是喜歡他的筆下的中國調調可以嗎?.....唉!那本<秋雨在台灣>好像也不錯…到底要不要買呢?.


現在~讓我們回到主題來。

<離思>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元稹

1997年第一次看到這首詩到現在,才在這本書的解釋之下了解了,後面兩句的意思,真是太慚愧了。不過這本書雖是類似高中國文課本的基調,讀起來卻是痛快無比,因為句中的詩,有半數以上都是我們現在很常使用的字句,讓我有很大的驚喜,思考一下,唐朝到現在有1千多年耶。這些詩人的創舉,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文化的傳承真是ㄧ股無法言喻的偉大力量。舉幾個例子好了。

“金龜婿”的出處,乃李商隱的 <為有>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李商隱 <錦瑟>
“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 <無題>
“再天願做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白居易 <長恨歌>
“貧賤夫妻百事哀”,~元稹 <遣悲懷>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王維 <雜詩>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