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網路上看到三篇大陸文人(韓寒、蔣方舟、蔡娜)歌頌台灣的美好的文章,我覺得台灣有些被過分的美化,前兩者在台旅遊時,一個丟了手機、一個丟了錢包,巧 的是都找回來了,而且錢包裏的錢還沒有少。我"台灣人"自己在西門町丟了手機都沒有找回來。(而且是看衣服的時候放在店裡忘記拿,回去時店員說沒看到,只 有一種可能,被店員A走了。)因為他們對台灣的評價太高,讓我們會反省台灣是不是真的有他們說的那麼好?這也是種自省。

還是梁文道說的客觀:台灣沒有大陸人說的那麼好,也沒有台灣人說的那麼壞。

他還說:台灣城市的生活壓力很大,年輕人開始發現,很難像父輩一樣在職場上一直往上走,機會不是那麼多。他們開始思考,生活是不是有一個別的可能?比如去 農村過一種很自在的生活,自耕自食。整個台灣越來越價值多元化,年輕人會去開咖啡店,很多公平貿易產品出現。這就是郭台銘罵的,台灣年輕人沒出息,只想開 咖啡店。他沒想到,下一輩的年輕人不像他那樣想發大財了,吃飽有個地方住就夠了,對各種價值觀開始有批判和反省的,不輕易接受主流價值觀。

反觀大陸文化上比較急躁,特別火熱,很渴望成名,做大事,不斷要宣揚自己的大、威風、厲害。一般老百姓最喜歡說自己的親戚是誰?認識誰?計程車司機都要說自己中南海有熟人。

馮侖說的也很有意思:大陸媒體只說好,台灣媒體只說壞。

黃威融(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 作者):經濟上升的時候,一切的議題都是"大",人們不會想到要過小日子;經濟低迷的時候,人們會滿足於過過小日子。當 越來越多人熱衷過屬於自己舒服的小日子,我們的社會就真的變成一個生活有風格的地方。(黃威融創了一本叫小日子的小雜誌。)

台灣之光現象:

媒體人黃清龍說:台灣的新聞素材九成以上都是民生和娛樂內容,幾乎看不到國際新聞。由於政治上的特殊性,台灣一直被國際社會孤立,更不能參與國際事務,長 期沒有發言權,也就沒有了興趣。微妙的是,台灣人又非常渴望被世界關注,所以,一但有台灣籍的設計師拿了國際上的獎項或是NBA裡冒出了一個台灣來的林書 豪,台灣的媒體都會大肆報導。

以下是網路上那三篇文章:

韓寒--太平洋的風
蔣方舟:想像的祖國 (作者是大陸<新週刊>的副主編)
蔡娜:台灣,我們中國本就該有的樣子

延伸閱讀: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就因為台灣的超商太便利,年輕人都不願意結婚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fajang 的頭像
    tfajang

    閱讀、夢、省思 ..Reading、Dreams、Reflections..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