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玉嬋 現任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講師兼任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有人深信掌紋上的生命線、事業線和婚姻線, 記載著我們一生的命理;事實上,認識自己獨特的命理認識環境可能的運道,才能掌握到滿意的生涯路。~~
許多人冀望透過算命占卜的指點,能夠把自己放在適當的位子,適性適情地發展、生活,而擁有一個無怨無悔的人生。只是算命先生不是因為天機不可洩露而說明不足,就是說命會因為運道的折衝而調節變動;算了命,未來仍是未定數。其實用生涯規劃的語言來解讀「命運」:「命」就是個人天性和條件,「運」就是社會環境和際遇,兩者組合出的獨特「命運」就是個人的生涯徑路,那麼規劃生涯就是要掌握人生命運。因此,生涯規劃的起步是要了解「命」--認識自我,和了解「運」--認識環境及工作世界,才能掌握資訊做正確的規劃。可見認識自我,是成功經營自己生涯路的第一步。
一、 認識自我的重要性
  常聽父母教訓不愛唸書的孩子說:「再不認真唸書,以後別人上班吹冷氣、坐辦公室,你就到工廠罰站做女工。」孩子辯稱並非每個人都適合西裝筆挺地坐在有空調的智慧型辦公室搖筆桿,有些人反倒願意一件牛仔褲,一身工作服,穿梭於工廠機房維修機器。究竟父母對?還是孩子對呢?
其實這並不是對錯問題,問題在於父母有沒有比孩子更瞭解他自己。因為眾人心目中最嚮往的生涯遠景,未必適合每個人;父母冀望的生涯夢想,未必適合孩子的追求。誠如生涯大師舒波(Super,1976)所說:「生涯是自己的,只存在個人的追求中,它是以個人為中心的。」一個人如果無法充分認識自己,所有努力追求的生涯目標可能只是符合他人的期許和理想,無法為自己而活。但是,憂心的父母可能會問:「我們怎麼讓孩子明白他自己要什麼,而且無怨無悔?」
想要擁有適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就必須先問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多想要?能不能得到?而不只是該不該要而已。當你堅定地明
白生命中真正想要什麼,哪些可以不要,你所追求的生命力才能被激發出來。所以成功者永遠知道自己的方向,並鍥而不捨地向前走出自己的天地。如果對自己認識不夠深刻,而高估或低估自己時,會讓自己產生許多幻想和挫折,跟著來的就是夢想破碎和不知所措的煎熬。這就是以自我認識為基礎的生涯探索,是生涯規劃的首要任務。
二、認識自我的內涵及由來
  人生最大的寶藏是自己,最大的事業是如何認識自我、經營自我、開發自我,使一生不虛此行。究竟什麼是自我?如何才能解答上述問題?該透過什麼方式來認識自我?如何規劃於未來生涯中?透過認識自我的內涵和認識自我的方法,可協助您找到解答。
(一)自我的成份
當我們向別人介紹「我是誰」,或自問「我是一個怎樣的人」時,是企圖讓別人和自己看到自我的內涵。這時姓名、年齡、性別、身相貌、住所、職業、學歷、身份等,是最容易呈現的自我面;因為那是自我顯而易見的外在特徵,可稱為「外在自我」。而興趣、能力、性格、價值觀和夢想等,是連自己都不易窺見的內在自我,屬於自我的內隱特徵,稱為「內在自我」。因此,自我可說是由「外在自我」和「內在自我」組成的。
現今社會大多數人往往以偏概全地只以外在自我來界定自己,而為不能改變的年齡、性別、外貌所苦,或汲汲追求名利來提昇自己,卻忽略了內在自我這一部分的魅力。這樣的人縱使名利雙收依然若有所失,因為他沒有完全看重自己的每一部分,更不能充分發揮自我。這就是為什麼事業有成的人到了中年,往往會出現中年危機,懷疑自己前半輩子的努力是否值得,困惑於「我活得有意義嗎?」,回頭重新反問自己「我是誰?」、「我有價值嗎?」其中所引發人生永恆的三大問題與三大恐懼(陳怡安,民國74),其實是在追求外界肯定自我時,感嘆真實自我被冷落所激發出來的內在生命動力。因此認識內在自我,是輕忽不得的。
(二)自我對自己的看法是學來的
有時我們常會透過「我是……」、「我要……」、「我想……」、「我喜歡……」、「我能…….」、「我有……」等意念,來傳達自我存在的內涵。這些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決定我之所以為我,即所謂「自我概念」,它決定我們內在自我的內涵。有人說:「我很笨,我是不可能成功的。」這種人要成功確實不易,因為他在貶損自己;只是這種負向的自我概念是真實的嗎?萬一是偏頗的想法而讓自己放棄了自己,不是十分可惜?
自幼我們即與社會、文化、環境中的他人接觸。如果別人給我們的反應大多是讚美和肯定,則會讓我們相信「我是好的」。相反地,如果別人給我們反應的大多是批評和貶損,則會讓我們相信「我是不好的」。因此,我們常依循他人眼中的我,形成自己對自己的正向或負向看法,形成所謂「自我概念」。帶著誇大或自貶的自我概念生活、工作、學習,也就忽略內在可能有的另一個真實相貌,當然無法充分善用自己、發揮自己。
既然自我概念是學來的,那麼就可以反過來學習回去,重新認識真實的自我。因此我們必須釐清自我概念的適切性,重建對自我的合理看法,以便找出合乎自我內在本質的生涯路。所以,釐清對自我的看法、提昇積極的自我概念,一定可以增加更多生涯選擇之可能性。
三、認識自我的方法
如何認識內在自我?認識自我就是要對「我是……」、「我能……」、「我喜歡……」、「我要……」、「我重視……」等問題找到個人的獨特答案。換句話說,就是要認識「我的」個性、能力、喜好、需求、價值觀等特質,重新定位內在自我。
(一)、認識自我的性格特徵
性格特徵是指一個人的獨特個性之特徵,表現在對人、對己、對事物的反應上,具有相當的一致性和穩定性;又稱個性特質或人格特質。生涯大師何倫(Holland)就是主張運用一個人的人格特質之獨特類型,來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類型,他相信職業興趣就是人格傾向,每一種職業有特定的理想人格特質。因此,正確選擇職業的方式,就是辨識個人個性特質來尋找適合個人職業群。
何倫將不同性格特徵適合的工作,區分為六大類型,包括:
1.工匠、機械員、駕駛員、測量人員等「實際型」工作:
適合個性順從、坦誠、實際…….的人。
2.化學家、數學家、人類學家等「研究型」工作:
適合個性屬於分析、謹慎、理性…….的人。
3.詩人、作家、導演、設計師等「藝術型」工作:
適合個性具想像、直覺、創意………的人。
4.教師、牧師、護士、社工、輔導教師等「社會型」工作:
適合個性是重合作、友善、善社交…….的人。
5.推銷員、採購員、政治家、企業家為「企業型」工作:
適合個性富冒險、野心、獨斷……..的人。
6.出納、會計、行政人員、圖書館員等「傳統型」工作:
適合個性謹慎、服從、保守…….的人。
你是哪種個性的人?是否找到與你性格較"速配"的工作?
核對親友師長眼中的你,及你自己對自己的看法,性格特徵將顯而易見。
(二)、認識自我的興趣
興趣又稱嗜好,亦即我們對人、事、時、地、物等特定對象的喜好態度。通常那是一時接觸,不經思考判斷就很開心的事,甚至做得很多很累,仍不以為苦,樂趣就在其中。
興趣是非常具有個別差異性的,有人興趣廣泛,有人興趣專一;有人將興趣與職業結合,有人卻只視同休閒活動。一般人提到興趣,多指休閒活動,其實要工作不單調、生活不乏味,那就必須在工作中培養一些與職業有關的興趣(翁靜玉,民84)。
常聽說「年輕人一年要換二十四個老闆」,換工作太過頻繁;也常聽中老年人抱怨工作單調呆板,想轉業又不敢。何以如此矛盾?除了社會環境因素的限制之外,不合個人興趣或能力無法勝任是最主要的原因,以致於無法擇其所愛,愛其所擁有。工作是否符合個人興趣,意味著一個人能否樂在工作中。
如何認識自己的興趣?
1.到輔導中心藉由「生涯興趣探索量表」獲知自己的職業興趣。
2.透過自己對某種職業的喜好或憧憬,來釐清個人職業興趣。
3.整理過去的快樂經驗,一一列舉自己最喜歡做的事,也可從中找出自己的興趣來源。
(三)、認識自我的需求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Maslow)主張人的行動動機是由內心需求所驅動。需求有不同層次,馬斯洛乃提出需求層次論來說明每個人的個別差異:從最高層次到最低層次分別是:自我實現需求、尊重需求、愛與歸屬感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
每個人可能處在不同層次的需要上,因而相同的情境下會做出不同的反應。一但需求無法滿足,會變成「未了情」一般,迫使個體執著地去尋求滿足或替代。
例如成就需求未滿足的人,可能會一直執著於狂熱工作,渴望更多成就感;相反地,一個不渴望追求成就的人,不喜歡也不適合高挑戰性的工作。若發現自我需求是渴望高度遵守規範、照章行事的人,較佳的工作選擇是有安全感的警察、軍人為職業。
(四)、認識自己的價值觀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他認為最重要的,有人最重視錢財,有人重視名聲,有人重視權利,當然也有人重視愛、外表、或成就感,因人而異。那些在個人內在的系統性標準,反應我們對事物的珍視或排斥程度,隱約影響個人行為的取捨,成為「價值觀」。
對每個人而言,價值觀是內在持久一致的判定標準,影響他在工作、休閒、家庭、婚姻、學習等生活各層面。一個人帶著整體性的價值系統,來規劃各個生涯議題,所以透過某各生涯層面的價值觀,也可窺見整體的價值系統。例如一個人在工作層面上,認定幫助人是最有價值的工作,這個「工作價值觀」應符合他在家庭、休閒、學習等生活面也同樣重視此理念。他和認為錢是最有價值而工作的人,應有不同的工作選擇及生涯規劃。
生涯並非只有工作,只探索工作價值觀,又不足以統整人的複雜性。但是別忽視的是,選擇一項工作等於是選擇某種生活型態。「錢多、事少、離家近」是坊間流傳形容年輕人對理想工作認定的三要件,但事實上,許多人選擇只符合其中一項或完全不符合其任何一項要件的工作,取捨之際可看見每個人工作價值觀確實不同。
生涯探索過程中,認識自我工作價值觀是選擇職業的重要依據,確保工作滿意的可能性。教育部訓育委員會於民國85年委託吳鐵雄等編製「工作價值觀量表」,以其適用於大專及畢業青年釐清自己最重視的工作價值觀。結果發現,台灣的大學生及大專畢業青年的工作價值觀可分兩大領域七種取向:
1.「目的價值」領域:與整體工作有關,較偏重人生目的的內在價值,包括:(1)自我成長取向;(2)自我實現取向;(3)尊嚴取向。
2.「工具價值」領域:與工作的作業內容較有關,偏重生活手段等外在價值包括:(4)社會互動取向;(5)組織安定經濟取向;(6)安定與免於焦慮;(7)休閒健康與交通取向。
吳鐵雄等(民國85)發現台灣的大專生及在職人士中,女性和年輕人較重視工具價值領域;在職人士較偏重目的價值領域,其中年資愈淺者偏重自我成長和尊嚴取向,年資深的則更重視自我實現取向。這似乎符合馬斯洛的理念,基本生理和安全需求的工具價值滿足之後,才會再追求目的價值取向的尊重及自我成長,並朝自我得實現的最高層次。
其實從一個人日常生活的金錢花費和時間安排著手,也可窺見個人付出最多心力的價值重心。何妨問問自己平日花最多錢和最多時間的項目為何?有助於了解你個人最實際的價值信念。
(五)、認識自我的能力
西方有一則寓言故事:有一群動物在討論如何透過訓練,使自己成為更好的通才,於是兔子、鳥、松鼠……等,全部以他們的特長(跑、飛、游泳、跳等…….)作為訓練課程來訓練。於是,兔子要學魚游泳、魚要學兔子跳躍、鳥要學跑、松鼠也得學飛…….。結果可想得知:兔子不但不能游水,連他最拿手的跑步也慢了,其他的就更不用引申了(陳怡安,民國74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最重要是珍惜且發揮自己最好的能力和特長,光是學習別人可能忘了什麼才是自己擅長的。
所以,能力是幫助我們瞭解自己在一個興趣領域裏,我們的表現能達到何種程度(劉煜輝等,民國81)。認識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的自知之明,會讓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有正確的預期。
1.你目前擁有的專業能力,是否合乎你的興趣?
學一行,容易怨一行,常聽苦惱的學生掙扎著抱怨自己已就讀的科系:「雖然我學會做個護士,但我不喜歡護理工作。我想轉行,又不知道自己除了當護士之外,還能做些什麼?我已投入這麼多年時間學習當一個護士,若要培養另一專長,談何容易?」當興趣和能力不一致時,就會出現「眼高手低」或「眼低手高」的遺憾,確實令人為難。
所謂「眼高手低」的人是指空有興趣卻能力不夠。例如:對藝術繪畫非常有興趣,但總是畫不好的人。雖可透過學習提昇此能力,但過程十分辛苦,較難看到美好未來發展的潛能,除非興趣非常專一堅決,否則容易受挫。所謂「眼低手高」的人,是指興趣不大但能力足夠的人。雖勝任有餘但覺工作乏味,必須從中培養興趣,看來似乎比培養能力容易些,因此能力也就成為興趣的後盾(劉煜輝等,民81)。假若一個人在藝術方面是「眼高手低」的人,但在護理方面是所謂「眼低手高」的人,那麼他該思考的是選擇培養能力或培養興趣呢?
2.你是天賦異秉或是許要後天加強能力?
一般人具有的能力可依先天來源或後天來源分為兩種:
(1) 先天來源的能力是指潛在能力,亦即一個人天生的能力傾向,又稱「性向」;很容易在學習訓練中激發出來。
(2) 後天來源的能力是指習得能力,亦即個人後天習得的知識、技能,是來自經驗累積的成果;可經由努力而得。
3.你是通才或是有特殊長才?
而依能力性質又可將能力區分為兩類:
(1)普通能力,即一般人所謂的智力,具學習任何事物的基本能力。例如:語文、數理、空間關係等的學習、運用符號、抽象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常可由智力測驗來瞭解。
(2)特殊能力,即個人在某一特定領域上的特長。例如:音樂、美術或數理等領域的特長,可能是天生的或習得的能力。此種能力可藉由標準化的特殊能力測驗來瞭解。
4.你IQ好還是EQ好?
許多「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最聰明的人未必最有成就」的例子發生,使得心理學家開始去探索原因。結果發現,要使聰明智能的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發揮,要靠所謂「情緒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Q)的輔助,即個人評估、表達、處理並運用自己的和他人的情緒之能力;在充份瞭解自己、管理情緒及妥善經營人際關係後,使快樂、尊嚴和成就更加落實。
5.你的通識能力好嗎?
除了專業能力之外,還有些能力是任何一種行業都需要的技能,它在不同的職業群間可廣泛有效的運用。在現今的社會上常見的有:預算管理、電腦運用、文字表達、外語、創意調查法、適配穿著等功能性能力;以及督導、公共關係、談判仲裁、組織動員協調、壓力調適等技術性能力(蔡稔慧,民國84年)。這些都是現代人必須累積培養的通識技能。
你擁有多少能力呢?你可以做哪種人?
結語
人的一生只有一回,如何才能活出自己?第一步就是在自己準備進入工作世界之前,先釐清自己的性格、興趣、能力、需求和價值觀。如此才能在資訊爆炸的花花世界中,找到個人可以安身立命之處,以及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一個人可能什麼都可以知道,唯一不知道的仍是自己。自我探索是條漫長卻又值得探索的路,在充分認識自己之後,潛能開發之路才能真正無限寬廣。
參考文獻:
吳鐵雄、李坤崇、戴佑星、歐慧敏(民國85)˙工作價值觀量表˙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翁靜玉(民國84)˙企業界的期許與青年謀職技巧˙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陳怡安(民國74)˙積極的自我開拓˙台北:洪建全文教基金會。
劉煜輝、林幸台、王淑敏、林蔚芳(民國81)˙五年制專科學生生涯輔導方案
之探討(研究計劃初稿)˙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蔡稔慧(民國84)˙進路輔導外一章:可轉移性生涯技巧˙技職雙月刊,30, 36-39。
生涯規劃
陳蕙兒
每個人的誕生,並不是由自己決定,但每個人一生的歷程,卻是由自己主宰掌握,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握有活出自己的人生之主宰權,要往那裡發展,要選怎樣的道路,主宰權是操縱在自己的手上,而不是在別人的手中;這也就是人生而平等的最佳寫照,因為不論性別,不分貧富,不管國籍,每個人都有這個POWER。
從上小學開始,每一個人都會不斷地被問到:「你的志願是什麼?」很少有人一生只有一個志願,因為人雖有主宰命運的權利,但卻需面對詭譎多變的外在環境,因此在人生的方向上,難免會有身不由己的悵然,所以人需有入世的思想,人生才會走向光明面,很多人在遭受到挫折或失敗或困難的時候,就會產生畏縮、逃避的現象,如果你有這種念頭,你整個人生會變得非常灰暗,甚至憤世嫉俗,在不平衡的心態中過完人生的歷程,所以唯有入世,才能夠在整個人生的歷程上,發現自我跟發展機會,所以陶淵明說:「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事實上每個人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發展歷程,可是面對的方式卻有很大的差異,正因為面對方式的差異,所以會造成結果之不同,所謂面對的方式之不同,最大的差異關鍵是在於一個人對個別事件(指挫折、困難或障礙)的認定差異,也就是面對人生的態度,不見得每個人都能夠真正面向挑戰,所以會造成很多的不同-有人一生活得精彩快意,有些人自歎懷才不遇,悵然過一生。
所以有能力面對挑戰的人,成功的機會自然越大,那麼該為何面對挑戰呢?首先是要懂得計劃人生:一個想要在這個社會上有所成就的人,必須及早作規劃、安排。才會在每個階段裡頭,曉得該做什麼事,如何去充實、成就自己,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沒有規劃安排,就不懂得去培養、去成就、去塑造自己,所以對一位追求卓越的上班族而言,生涯規劃是不可或缺的成功關鍵。
本文要談的是一位上班族在面對自我的人生時,如何以更有效率的方法及更好的態度,做好自我發展的規劃,我們不需要去羨慕或讚賞其他人如何,我們應該去想的是,未來我會不會跟他一樣對自己的人生滿意,或是未來要成為什麼,這才是最重要的。
生涯的定義
生涯的英文是CAREER,意指兩輪馬車,引伸為道路,也就是人生的發展道路,係指個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和職位,全方位的生涯發展應包括下列三個層面:
(一)個人成長
(二)情感世界
(三)工作
因為每個人的一生之中,都必須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在同一個時期中,我們都必須同時扮演多重角色,以一位三十五歲的女性上班族為例:她同時是父母的女兒、公婆的媳婦、丈夫的妻子、兒女的母親、上司的屬下,屬下的主管、公司同職位人員的競爭對手……等;這些角色會同時存在同一個時間與空間之中,因此這位女性上班族在做其生涯規劃時,不能只考慮工作層面的計劃,他必須兼顧多重角色:也就是她的個人成長、她的情感世界(家人、朋友)以及工作這三大領域,並從中找到最佳平衡點。
也就是說,生涯規劃事實上也就是自我發展的規劃,但人類並非離群而索居的動物,人是存活於社會之中的,我們會接觸到各種類型的人-不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會吸收到各種類型的資訊-不論是有用還是無用;同時我們也不斷做各種決定-不論是對是錯。所以懂得作自我發展規劃的上班族,應謹記一個原則:投入前要先有完美的準備,也就是說,你要先了解在每個階段,每個層次裡頭,你要去培養、塑造自己那些地方;就好比說,你為什麼要唸大學?一定有自己的計劃跟用意,而不是大家都在考,我也來考;這樣的話,大家畢業後去就業,你也去就業,到底應該從事那個行業、那種職務?自己也莫衷一是,反正求職廣告登什麼,我就去應徵、碰碰運氣,或是聽同學朋友描述,便心生羨慕、從善如流;結果等過幾年之後,發現工作內容或行業跟自己的興趣有很大的差異,這下子做任何事都很痛苦,工作變成一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折磨,隨著年齡的增長,轉換工作的成本卻越來越高,因為一位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第一年轉換工作的成本,可能只是每個月二萬五仟元至三萬元間,但過了五年之後,他的轉換成本卻是每個月五至六萬元,加上休假、職位的權力,同時他的風險更是水漲船高,因為初出校門時,你只要自己吃得飽就可以了,現在你可能要養一個四口之家;所以你更加地猶豫了,當初的從善於流,現在你可能變得無奈地隨波逐流了;如果能夠選擇,你要這樣子的生活嗎?
所以一個懂得生涯規劃的意義的人,就是一個懂得自我發展規劃的人,他會在每個發展階段中,給予自己不同的塑造、訓練;假設要從事經商活動的話,必須提早開始培養自己在商業活動中的一些經驗,例如:在學期間爭取工讀的機會;並開始去了解某一行業的特性,例如:閱讀相關報章、雜誌,蒐集其發展趨勢之情報,同時去認識一些經營管理的知識、技巧;反之如果想要從事學術研究方面的工作,就必須在學術領域去做安排,當然,拿個博士學位就是個重要的目標了;不管選擇哪一條路,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基本條件就是:確認自己的志趣,然後做好許多準備和養成習慣。
生涯發展的層面
生涯發展就層面而言,是包括了三大層面的:
(一)時間順序:依個人的年齡或生命時程,可分為:成長、試探、建立維持和衰退期。
(二)廣度思考:包括每個人一生中各階段所扮演、或同時兼具的角色,如:兒童、學生、上班族、國民、父母、兒女、丈夫,妻子、朋友、休閒者……等等。
(三)深度思考:即一個人在扮演每一個角色時,所投入的程度。
生涯規劃就心理層面而言,有幾個心理意識形態的建立,可以協助我們邁向更圓融的人生,因此在自我發展規劃中,有五個要點:
(一)機會力
在今日社會中,每個人的基本條件差異並不大,為什麼有些人可以快速竄起,有些人卻終其一生不得志;其實完全看本身懂不懂得去掌握機會,每個人對機會力觀感不一,大致可分為四類。
1.第一類人本身能力很強,也擁有很深厚的學術基礎,但是卻是個進取心不夠的人,所以他永遠坐著等機會,也就永遠沒有機會(因為機會都被積極的人捷足先登了);這一類人到頭來會自怨自嘆地認為,自己有這麼多的才華與能力,就是沒有人欣賞,他認為這個社會對他是不公平的。
2.第二類人很率性,完全以情緒為導向,當心情很好的時候,就伸手去抓機會,掌握到機會後,這些都為我所用;所以這一類人會成功,但成功的機率不高;在比率上大約有20%的人可以成功,為什麼呢?因為他只是率性地伸手掌握機會,所以他的成功地只能是碰碰運氣而已,是無法預期的。
3.第三類人很懂得機會對他的重要性,因此他永遠會掌握機會,然後挑選對他有利的機會,這一類人的成功機率就比第二類人選多得多了,他大約有百分之八十的成功機率,因為他不僅掌握機會,而且他挑選了較好的機會。
4.第四類人,不僅掌握機會,而且創造機會,這一類人和第三類人一樣,永遠掌握機會,他也會去挑選,但除了挑選之外,他還會進一步去發現,如果認為現在所擁有的機會都不夠好,在這種情形之下,自己去創造,這類人即所謂創造機會的人;一個人要懂得去創造自己的人生、創造自己的未來,你才會有很好的機會,以機率比來說,這種人有百分之百成功的機會。
你要當那一類人,完全操縱在自己手上,任何人都無法替你作決定,也無法強迫你選擇,完全在乎你怎麼去取向,如果你選擇第四或第三類,代表你有迎向挑戰的勇氣和意識形態,如果他有這方面準備的話,你就有機會在社會上出人頭地。
(二)辦法力
仔細觀察一下週圍的人和自己,你可能會發現「沒有辦法」或「有困難」己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在任何企業體或公司中,一個任務自上級交待下來,有些上班族的直接反應就是:「沒有辦法。」這類人在社會中往往就是屬於沒落的一群,在他的心目中,凡事沒有辦法、凡事有困難,也就是一個劃地自限的心態,其實所謂的沒有辦法是因為他只運用過去的經驗來看今天的事件,卻不願去思考新的對策,所以當然是沒有辦法,同時他的成長也會就此停頓;所以要迎向挑戰,就必須改變心態為:凡事皆有辦法,因為辦法是人想的,身處科技化的社會,我們都親眼目睹了人類生活型態,並且不斷地在享受科技所帶來的便利,這些都是在辦法力下所創造的產品,因此我們若想為自己的人生留下豐富的色彩,在心態上最好能有這樣的一個態度:凡事都有辦法可以解決,如此一定可以突破所面對的瓶頸或難關,這是一個人基本上應該具有的心態,那麼你的表現相信也會整個改觀,成為一位出色的上班族。
(三)企圖心
每一個人為要有企圖心,才能在職場上出人頭地,真正享受到成功果實的人,都是因為有強烈的企圖心,所以能闖出一片天;企圖心並非去侵犯人家,而是產生於我們想要達到的計劃目標,這種動力,就是企圖心,企圖心不需要長時間培養,只要你每天告訴自己,你要去享受美好的一天,你就會有企圖心,如果沒有這種心態,你要去迎向一天的工作及所有事件時,就可能會受到許多挫折:有企圖心的人挫折感比較少,沒有企圖心的人,相對地,挫折感比較重,為什麼?因為有企圖心的人遇到困難,他會有突破的勇氣跟毅力,沒有企圖心的人,會畏縮不前,遇事就逃避,越逃生存的空間就越小;這就是企圖心所帶給我們的很重要的機率重點。一個有強烈企圖心的人,凡事都會變得很積極,一個沒有企圖心的人,凡事都會用消極的角度來面對任何事甚至於人際關係;所以想要迎向挑戰,就要有企圖心,才可能突破,否則機會永遠是過門不入的。
(四)經驗力
任何人生下來時,都只是一張白紙,完全無知,所有的成長,其實都是在社會化的歷程中,靠著學習、挫折或失敗來建立自己的經驗基礎,如果沒有嚐試錯誤的勇氣,沒有經驗率作基礎的話,也就沒有面對挫折的勇氣了,所以經驗力要透過很多挫折和學習,才會得到穩固的基礎,更重要的一點是,不見得凡事都要嚐試才知錯,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別人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中記取教訓,吸收他人經驗,減少自己的摸索與失敗,這才是最正確而聰明的作法。
(五)學習力
在科技發達、資訊爆炸的今日,每個人都必須面臨快速去學習許多資訊與知識的壓力,尤其最近風靡全球的網際網路(INTERNET),更縮短了國界,實現了「地球村」的理想,促使人類的資訊交流,從此沒有了界線,讓我們可以透過資訊和媒體,快速累積知識與技術,重點就在於:你能否跟上時代的脈動找到這些寶藏;一個成功的人,花了二十年的時間累積他的經驗,然後他寫成一本書,讓我們在一個月時間裡,將其完全吸收,如果你一年讀十二本書,那豈不是你可以在一年內累積別人二百四十年的經驗,這就是學習。如果你願意去學習,你的累積速度會很快,本身所擁有的基礎才會比別人雄厚,所以成功對別人而言可能是必須力爭,對你而言,卻是唾手可得,為什麼?因為你所累積的基礎比別人都多,所以你的位置當然比較高,成功變成是一蹴可及的了。
在有機會對青年朋友授課或演講時,我常會用這樣的一個比喻來說明透過學習充實自我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有一個人生舞台,有些人成為閃亮巨星是因為他/她在舞台的聚光燈投射到他/她身上時,做了一次完美的演出,嬴得滿堂喝采,所以他/她飛上枝頭做鳳凰,人人稱羡,但舞台的聚光燈未照到他/她之前,他/她卻已經歷無數的排演,這是別人看不到的;所以,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熠熠巨星,在舞台的聚光燈還沒有照到你身上之前,你應該不斷學習他人優點,改善自己的缺點,練好基本動作(如:電腦、語言),等有一天聚光燈打在自己身上時,自己能有一次最完美的演出,那麼你就成功了。
生涯規劃的步驟
簡單地說,生涯規劃的目的,無非是希望發揮個人潛能,從樂在工作之中,達到自我實現,不枉此生的目的,如何去達成高品質生活與高品質工作相互結合的境界呢?可以有以下五個步驟來協助上班族做好生涯規劃的工作,掌握自己的人生歷程:
一、分析及探索自己的人格特質
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有的人格特質,換句話說,每個人都有所謂的優缺點,所以每個人適合的生活方式、成功的路徑、適合的行業、工作內容必定大異其趣,唯有適人適性才能擁有高品質的人生,所以前面也曾提過,不必羨慕別人的成功或成就,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你的工作與你的興趣能緊密結合,這種滿足可是千金難換的。
如果你喜歡與人接近,喜歡結交新朋友,那麼外勤性質的工作,如:業務/行銷人員會是你正確的選擇,如果你天生是小生怕羞,那麼並不值得為追求高薪而扭曲本性,因為終究它無法成為你的終身志業。
二、澄清價值觀
即是要瞭解自己在追求什麼東西,有位外國的學者曾提出有九種事業的趨力會促使我們勇往直前:
1.物質報酬
2.權力/影響力
3.追尋意義
4.專精
5.創意
6.親和
7.自主
8.安全
9.地位
在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之後,就應該要立志,什麼樣才是有價值的人,這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重要的是,你在追求什麼?在採取行動之前,要先確認清楚。
三、認識自己的能力
人類的能力在職場上可以區分為三大類:
1.人:對人際關係的建立、維持具有高度敏銳及處理能力,適合從事業務、人事職務,以及與客戶接觸頻繁的服務業。
2.事:具極佳之邏輯思考架構,處理事情有條理,喜歡追究事情之前因後果,適合從事研究、行政管理、製造生產管理之職務。
3.資料:能化繁為簡,對數字分析敏感力強,適合從事財務會計、秘書/助理/行政等職務。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在生涯的規劃過程中,應掌握可發揮個人能力的工作,讓自己在職場上做出最完美的成就,如果你是一個粗心大意,對數字又極端不敏感,數字能力亦差的人,只因為別人說、或家人期望就走上財務、金融領域,那麼不僅個人容易產生挫折感,也無法在工作上做出卓越的貢獻,在生涯規劃的過程中,是一個相當值得深思的環節。
四、了解未來的產業發展趨勢
前三項都是對自我的省思與探索,第四項則是應對外在的環境,尤其是就業市場有所觀察及了解,以便在職業的轉換或生涯的選擇時,能走上一條越走越寬的道路,所以隨時掌握大環境的變化是上班族應有的認知,例如現在每個在台灣的上班族,大概都可以嗅出經濟不景氣的味道來,根據商業週刊在84年11月13日出版的雜誌中就預測,一九九六年會是台灣上班族最寒冷的一年,台灣將會出現裁員失業風潮,並列出未來台灣高失業風險的十大痛苦產業:證券業、國產汽車製造業、百貨業、出版業、唱片業、旅行業、營造業、房地產代銷業、酒廊、服飾業:就長期的就業市場而言,根據勞委會的一份研究報告的預測,至公元二○○三年前,台灣的十大熱門行業分別是:人身保險業、資訊服務業、其他金融業、顧問服務業、醫療保健服務業、本國銀行業、其他營建業、房屋建築業、金屬及木材加工機械製造修配業,其預測基礎是以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二年之間,受僱員工人數變化的絕對數量及增長率兩者綜合平均而得。
從這些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大環境對人才需求的消長,對上班族而言,能掌握人才需求走向,當然能掌握的機會也就相對地提高。
五、擬定生涯發展計劃
從內而外進行了完整分析之後,下一個步驟便是著手擬定生涯發展計劃,首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我可以做什麼:考慮環境因素、包括經濟、政治、社會。
2.我能夠做什麼:考慮自己的能力、專長、限制。
3.我想要做什麼:考慮個人價值及社會價值。
再從這三項問題中歸納整合出自己的機會、挑戰、資源及所追求的人生價值,然後整合成可能的生涯策略,再從中選擇可行的策略。
有計劃也要有行動才能創造成就
再完善的計劃都必須付諸行動才有意義,對生涯規劃這項工作智慧而言亦是如此,要達到高品質的人生: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要光想,而是應該在想了之後,即刻化為行動,去達到自己所期望的境界,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成就一些事情,最重要的關鍵在──自己的選擇。
在此以一則故事做為文章的總結,希望能對所有讀者有所啟示,人常常是對於緩緩而來的致命威脅習以為常,所以有些人終其一生無所成就,等到察覺出事態嚴重或遭遇重大挫折時,卻為時已晚,有一則煮青蛙的寓言,正可以用來說明這種情形。如果你把一隻青蛙放進沸水中,它會立刻試著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進冷水中不去驚嚇它,它將毫不知覺地待在鍋內,如果此時你慢慢地加溫,青蛙仍會若無其事、毫無知覺地安然處之,當溫度慢慢上升時,青蛙將會變得愈來愈虛弱,最後無法動彈,所以青蛙就慢慢地被煮熟了。
對我們的人生歷程而言亦是如此,並不是每一個生存危機都會強烈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如果可以選擇,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豐富而有成就,完善的規劃、積極地充實自己、掌握機會、創造機會,相信成功就會前來叩門了。
(轉載自青輔會叢書「求職技巧」)
何謂生涯規劃?
每個人從出生到年老死亡,大約60至80的光景,每一個階段的求學、工作、休閒生活及健康,和您為來的人生規劃都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找尋人生中的快樂泉源,達到自我了解與自我實現的動力,讓自己的人生發揮的淋漓盡致。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決擇與選擇。針對自己的人格特質、興趣、能力,找出適合、屬於自己的一條路徑。
生涯發展學者舒伯(Super)將人一生的生涯發展分成五個階段:
1. 成長期(Growth)
出生至十四歲 玩遊戲、抓周、外在環境、幻想、好奇
2. 探索期(Exploration)
十五至二十四歲(青少年至成人期) 求學階段的學習、課外活動、打工經驗 開始對職業的探尋,我對….有興趣 思索人生的方向與目標、自我的了解、興趣能力的探索、了解學習的目的、學習與就業的關係 如果探索時較長,整個人生的規劃會較長。
3. 建立期(Establishment)
二十五至四十五歲 開始有某種職業的傾向
4. 維持期(Maintenance)
四十五至六十五歲 職業的穩定期 較少轉換職業
5. 衰退期(Decline)
六十五歲以上,準備退休。
我該往哪條路走呢?
生涯阻隔因素是指不利於我們生涯發展的個人因素 這些因素使我們職業選擇不順利,或造成生涯發展困境長久無法突破。生涯阻隔包括下列八個因素(陳麗如,民83):
1. 意志薄弱:個人的生涯選擇容易受外在因素的影響,例如因父母、朋友、社會價值觀而減少投入時的毅力,甚至放棄自己真正想要的目標。
建議:「我的理想是什麼?」「生涯目標是否投射別人的期待?」「真正適合我發展的方向在那裏?」「那些是我該堅持?」
2. 猶豫行動:對自己本身缺乏自信、充滿擔心,而遲遲未採取與生涯發展有關的行動。
建議:找出無法跨出行動的原因,建立自信心,提起勇氣,利用一些方法督促自己。
3. 資訊探索:未能積極去搜集相關產業或職業的訊息,或不清楚取得這些資訊的管道。
建議:不夠積極、不清楚
4. 特質表現:個性方面的障礙,例如:沒有主見、被動、習慣由他人為自己做決定,或抗拒自己做規劃等。
建議:靜下來察覺、思考,例如:睡前
5. 方向選擇:對自己曾做過的生涯抉擇感到懷疑,或是目前有多重選擇不知如何著手。
建議:花些時間做生涯探索,例如:確定自己的興趣、能力、了解現況。
6. 科系選擇:自己所讀的科系並非自己的期待,或認為是不適合自己的。
建議:花時間去接觸,不要太輕易說不喜歡,也許接觸的只是一個點!
7. 學習狀況:對自己的學習成困不滿意而產生的負向效應。
建議:為什麼會有此原因?
8. 學習困擾:在學習上,與同學或異性不良的互動關係所產生的負向效應。
建議:調整學習習慣。
自我評估
以下八個生涯發展阻隔因素,你看看自己的那些因素偏高,那些偏低,並請回答以下的問題:
A. 意志薄弱 E. 方向選擇
B. 猶豫行動 F. 科系選擇
C. 資訊探索 G. 學習狀況
D. 特質表現 H. 學習困擾
2. 如果有個指標顯示自己八個生涯阻隔因素的高低起伏,你覺得整體分數是偏高或偏低呢?在其中那幾個因素會比較高呢?又那幾個會比較低呢?
3. 這些因素真的對你目前就讀的科系,或從事的工作有負面影響嗎?如果有,那是什麼?
4. 這些因素存在有多久了?你是否曾經想要改變,克服呢?
5. 如果這些因素一直保持下去,沒有任何改變,你的未來藍圖大致會是怎樣呢?
6. 如果你改變,周遭的人(父母 兄弟姊妹 男/女朋友 先生/太太…..)的感覺、看法是如何呢?他們會有那些反應呢?
我喜歡的生活方式
下面列有許多生活型態的項目,對每個人的重要性是不一樣的。瞭解這些項目對自己的重要程度,對未來生活的規劃與安排會有所助益。試著想想看,每個項目對自己的重要程度是如何?若你覺得該項目很重要,就在「很重要」欄打v。
生活型態項目 很重要 普通重要 稍微重要 不重要
1. 住在寧靜的鄉村
2. 生活富有挑戰性、創造力
3. 有祟高的社會聲望
4. 能自由支配金錢
5. 有充裕的工作閒暇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 1 1 1
6. 住在都市地區
7. 積極參與社區活動
8. 居住在文化水準較高的地區
9. 經常旅行,擴展視野
10.居住在小孩上學方便的地方
11. 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和家人相處
12. 可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
13. 每天準時下班
14. 擔任主管之職務
15. 擁有寬廣、舒適的生活空間
16. 工作安定有保障
17. 擁有豐富的經濟收入
18. 和朋友保持密切的交往
19. 和父母住在一起,承歡膝下
20. 參加和宗教有關的活動
21. 每個月有固定的儲蓄
22. 固定居住在某個地
23. 隨時吸收新知、充實自己
24. 和妻(或夫)住在一起
25. 調配時間督導子女的課業
26. 和家人共享假期
27. 每天運動、鍛鍊身心
28. 工作之餘參與社團活動
29. 能密切配合的工作夥伴
30. 貢獻自己所能、參與社會服務


資料來源:黃天中(民80),生涯與生活,pp. 112-113。(摘自洪鳳儀,民89)
Last update

 
生 涯 測 驗 評 量
”畢業後我可以做什麼工作呢?”
”我想考研究所,但不知道要考什麼?”
”我想要轉系或休學,到底哪一個適合?”
”有沒有測驗可以讓我了解自己的潛能?”
生涯測驗的簡介內容如下:
生涯興趣量表(增定版、普通版)
一、測驗目的:瞭解自己的興趣類型,並進一步知道自己所嚮往職
業所需的興趣類型,找尋自己與職業的媒合,以推展自己職業選
擇的範圍,或確定職業選擇的適切性。
二、測驗功能:可了解自己在理、工、人、文、事、商六類領域中
的特質與興型態 並探知屬於自己的興趣特質有哪些職業。
三、適用對象:希望了解自己興趣型態者,或想選擇自己未來方向
但不知從何著手探索者。
四、施測時間:15-25分鐘
工作價值觀量表
一、測驗目的:你是否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標?選擇工作時,你最看重的因素是什麼?
二、測驗功能:本測驗可幫助你探索工作價值觀,了解自己在自我實現、社會互 動及經濟等多項工作價值取向。
三、適用對象:希望了解自己的工作價值觀及澄清價值觀之間的衝突者。
四、施測時間:25~30分鐘。
全方位生涯角色探索與規劃表
一、測驗目的:協助你探索目前所扮演的各種角色狀況,並調整你的生涯角色類型,提昇你的終生規劃與應變能力。
二、測驗功能:了解你的10個生涯角色及生涯角色五元素,並做脈絡化的生涯角色規劃。
三、適用對象:有強烈動機,及願花長時間做全方位的生涯角色探索與規劃者。
四、施測時間:約8小時。
生涯發展阻隔因素量表
一、測驗目的:當你確定自己的生涯發展不順利,或者不確定自己的未來發展時, 往往是因為存在著一些生涯發展阻隔因素。藉此
測驗,自己可以察覺這些因素,以便進一步處理。
二、測驗功能:可得知個人在八個生涯發展阻隔因素上所存在的現象。其中包 括:意志薄弱、猶豫行動、資訊探索、特質表現、方
向選擇、科系選擇、學習狀況、學習困境等。
三、適用對象:希望檢核自己所存在的生涯阻隔因素或生涯發展未得到適切發展,卻不知其中確切因素者。
四、施測時間:15-20分鐘
生涯信念檢核表
一、測驗目的:在生涯決定的過程中,除了考慮興趣、能力之外、生涯信念亦是重大的影響因素。本測驗協助同學找出阻礙自己做
生涯決定及生涯發展的信念。
二、測驗功能:了解個人的生涯信念類型,包括:實用主義、外在取向、逃避順從、自我價值、工作抱負、刻板印象等。
三、適用對象:想要從自己的認知與信念中,走出生涯迷失者。
四、施測時間:20分鐘
資料來源:http://www.scu.edu.tw:800/career/examine.htm
成功的護理生涯所應具備的26個條件
本文是由一位資深護士依字母排列次序的方式,提出26個單字來幫助人員提高自尊,並能更進一步導向成功的護理生涯!
簡述26個字如下:
1. Assertiveness主見:學習表達自己的意見,而非攻擊他人。
2. Balance平衡:花相同的時間在工作及娛樂上,有助於維持身心健康。
3. Choices選擇:所有的選擇都會有結果。當一個人說”我沒有任何選擇”,其 實他真正想說的是我不喜歡這些結果。
4. Dress打扮:去面試時應打扮得體。
5. Education教育:持續的教育有助於你跟得上時代,並增加你在專業方面的認知。
6. Fianaces財力:學習處理你的金錢及福利。當你在面試時,應將薪水及福利留在最後發問,並牢記福利措施是相對的。
7. Goals目標:目標應隨你個人及專業成長而修訂。
8. Health健康:生理及心理健康是必備的條件。
9. Impressions印象:善用你在別人面前的第一印象。
10.Just只是:絕對不說你”只是”一個護士,它會貶低你自己、你的同事們,你的工作及護理專業。
11.Knowledge知識:有淵博的知識為基礎, 可使你更有彈性、更有創意,並能把握機會有信心去面對今日健康照顧之挑戰。
12.Laugh笑:學習自我解嘲,而非嘲笑他人。
13.Manners態度:保持良好的態度,並適當的保持注視及握手,有助良好印象的建立。
14.Negotiation協調:學習去和他人協調,它能幫助你達到你所想要的機會。
15.Optimism樂觀:你樂觀的態度也會影響你的同事及整個小組。
16.Proactive主動:去使事情發生,而非等事情發生。
17.Question質疑:第一手資料來的正確性及可靠性,對解決問題及下決策是重要的。
18.Responsibility責任:對自己及行為負責,並學習擔負重責,你會更有能力處理事情,並且提高你的自尊。
19.Stress壓力:有時壓力可以是正向的,學著處理面對它。
20.Time時間:無論在計劃照顧病人或你的人生,都應善用它。
21.Understanding了解:你是否能由不同角度去詮釋一件事,你可以不同意他人決定,但至少你可以去了解它。
22.Value價值:尊重他人如同尊重你自己。
23.Wisdom智慧:知道何時及如何去做。智包括對自己及行為的內省。
24.Xenophile喜歡外國人者:飲日全球社會要求我們成為如此的人。護理及健康照顧是有文化界定的,所以你必需去了解不同文化系統及信仰對病人的重要性。
25.Yesterday昨日:無論昨日正向或負向的經驗,都是寶貴的,應確認出導致正向的因素為何?做為將來的參考。
26.Zest熱情:培養你對人生的熱情。人生是有許多的機會,擴展你的視野,對人及護理的興趣將會提高,並且更奠定了你事業的成功。
 夏萍絅
認識及處理壓力

摘要
壓力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要素,猶如大自然界的太陽,它能帶給我們溫暖的光明,過度的曝晒卻造成嚴重的傷害。每個人的壓力反應不同,即使同一個人對前後兩次相同的壓力之本質及各種症狀,有助於早期發現,如何將壓力化敵為友,乃是護理人員本身的責任,不必等待他人安排。
最常見之壓力現象(The Common Signs of Stress) 心理方面之症狀
O 胸痛(Chest Pain)
O 頭痛(Headache)
O 心跳快(Palpitation)
O 腹瀉(Diarrhea)
O 消化不良(Indigestion) O 易激動發怒
O 注意力不集中
O 記憶減退
O 疲倦乏力
O 動作急促
工作壓力
一位年輕得志,不斷節節上昇的單位主官,固然因為肩負重任,再加上缺乏實際經驗,既怕失敗、亦擔心暴露自己某些方面的限制與弱點,無形承受到很多壓力。
醫院是一個小型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護士深知適當的休息,合宜的飲食有助於抵抗力增加,事實上,一跨入醫院便體會某種程度的壓力,摡括而言,護理工作上的壓力大都來自下列各方面:
O 工作負荷量
工作過份簡單輕鬆,缺少刺激與興趣也能造成無壓力。反言之,承擔太多的工作量,反而效降低,自信心減弱,也失去工作目標,判斷力差,防衛性行為增加,人際關失和,失誤與意外受傷之機會增加。
O 工作之重要性
職位本身可產生很多壓力,職稱可表示其社會地位,在單位內更代表權力與重要性,但大部分的壓力是由個人自己的感受所致。護士若認證自己地位不如醫師,懷疑自己的影響能力及價值,則可能產生某些症狀而不自知。
O 負責任之狀況
剛畢業的護士所負責任太少,可能會覺得自己微不足道,也有不少護士雖分派到繁重的臨床工作,認真而努力地工作,卻從未獲得上級的誇獎與鼓勵。長此下槷也會被冷落、受折甚至焦慮。
O 分派工作之性質
單調而重複不斷的工作,做久會生枯燥無味。但在緊完全不按進度的單位工作,使護士不知究竟會發生什麼情況,該怎樣應付,她會覺得自己無控制力與權力,漸漸地減低對工作之意義與責任心。
O 人際關係
人無法獨居,人生最大的需要是期望與其他人接觸,助其解決問題,滿足需要。而且還經常與不同性質之會議,例如病房會議。
各單位之間缺乏繫與協調,同仁之間以傾軋、猜忌代替互助、合作與支持,則不但造成個人很大的精神壓力,也危及整個醫院。
  O 體力之需要
長期擔任文書或其他缺乏運動的工作、對外向好動者而言,易產生壓力。
O 心智之刺激
當護士在工作時接受挑戰,則會全力投入工作,表現良好並從工作中獲得滿足與成就感。
O 醫院之政策與規章
所有醫院的政策,既不考慮護理人員之福利與權益,也不採納護理人員之建議,強制執行規定,祗能引起護士的不滿,減低對醫院的忠誠,甚至產生去意。
O 職務分配不明確
對護理人員之職權劃分不夠具體,因此護士不知職責所在,每個工作單位缺少詳盡之環境介紹,特有技術手冊等說明,減低護理工作之效率,本身的安全也受到威脅。
O 患得患失
好勝心強的護士,較易受壓力所連累,又如「模範護士」「優良護理人員」,欲自己的形象,自我期許較高,過份鞭策自己,也怕暴露自己某些較弱或缺陷,因此永遠無法放鬆自己。
 
處理你的壓力
一、面對壓力
正面而積極地利用壓力,使工作得更積極。醫院主管人員不再掩飾自己的焦慮,且能關心與敏感地發掘下屬的困難與問題,而不必等到嚴重而不可收拾的地步。
二、瞭解自己
真正了解自己,才有助於自我成長。儘早認清輕微的壓力症狀,冷靜而客觀地自我分析,找出壓力源,並設法有效地調適。了解自己所能承受之壓力極限。一般公認凡處在合宜的壓力下,才能將個人之潛能發揮出來。
三、調整步伐
每個人都有其特殊之節律與步伐。必須靠自己不時調適與修正,使其真正適合自己。護理人員可賴自己的感受,行為及身體等各部分,獲得重要的訊息來配合步調之快慢與節律,才能避免長期壓力之堆積。
四、容忍接納
不論在家庭或工作場所,知道適時接受不能改變的事實,更有智慧與氣來決定何時需要來改變不合理的事,如此才可免除不必要的壓力。護理人員欲想在醫院平靜地工作,不斷求進步成長,則必須能接受建設性批評。真正的接納並非冷淡無感情,而是看透人世間無法避之不幸與挫折。對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不過份挑剔苛求。
五、正常紓解
護理人員在緊張忙碌之餘,不妨嘗試深呼吸及其他鬆弛運動。
六、均衡發展
吾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使工作與娛樂有調節,其他如競爭與休閒,群聚與獨處,規範約束與放任縱情,取與捨,活動與休息等之間也應保持均衡,正所謂中庸之道。
Jaffe(1995)曾指出人類行為表現可分為五種不同狀況:
(一) 巔峰狀況
(二) 精神平衡
(三) 緊張費勁
(四) 耗竭
(五) 崩潰
七、氣氛和諧
護理人員本身之情緒反應,具有更大的影響,上班時緊張、焦慮、失望、憤怒及分心,使失誤率大增。若每個基層工作者皆能以誠待人,以德報怨,不時以讚美、鼓勵與同事交談,能相互扶持照顧,如此和睦而健康的環境中,大家一起同工作,必能群策群力,克服工作困難,積極進取。
護理人員的疲潰以及預防方法
前言
根據調查顯示35-60%離職之潛在原因為專業疲潰(Professional burnout),他們主要離職原因因為工作不滿足,以及無法獲得病人及醫師的賞識。
預防
每一個人對適應工作壓力的能力不同,適當的壓力對預防疲潰的發生有幫助,依據一般的原則,在適度的張情況下,將會趨向於最佳的工作績效,對個人及組織會產生積極的成果,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將會增強。有些壓力源是因為所負的責任太少,缺乏參與決策的機會,因此減輕壓力的方法是增加部屬的動機,根郝茲伯的理論,可刺激動機的因素是實現、成長、責任,部屬需有有挑戰性及有意義、責任的工作。
預防疲潰的方法如下
1. 勿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2. 適應壓力及去除疲潰的方法有二:
(1)非理智的方法
(2)理智的適應的方法
O 加強解決問題的技巧
O 尋求協助
O 將個人活動轉為社交活動
O 培養自我肯定的技巧
O 培養管理的技巧
O 欣賞他人 O培養「利他的自我主義」
O安排一個假期
O改變工作單位
O學習放鬆技巧
O培養一些嗜好
O千萬勿變為像在做另一個工作
3. 護理管理者在預防部屬發生疲潰的責任
(1)採取參與式的管理方式,使部屬了解組織的目標。
(2)安排各種有關壓力適應的研討會或演講,使部屬了解自己,並能對自己做自我肯定。
(3)多多鼓勵部屬
(4)安排有助於專業成長的活動
(5)擬訂升級制度
(6)工作單位的輪調
(7)了解本單位能力的限制
護理生涯甘苦—談護理工作之自我調適
護理人員壓力的形成與實際的工作特性及工作者的特質有關,茲分述如下:
一、護理工作的特性
工作時間
白衣天使需輪值大小夜班與假日值班,導致睡眠型態紊亂,生理時鐘失調,間接影響家庭生活與社交活動。白天睡眠可藉助耳塞、眼罩,以減少聲的刺激,同時一些促進睡眠的方法,亦可使用自身。並應常常主動與家人溝通,讓他們瞭解妳的工作型態,以取得諒解和配合。至於休閒活動的安排,則可配合單位的人力運轉及任務考量,而做適當的規劃。
工作壓力
臨床護理工作的繁重,所需之心智活動遠超過一般新進人員的能力,所以極易感到挫折;重症單位的資深人員也因為經常面臨急救、面對死亡,而產生了角色衝突、以及無力、罪惡感等。惟有秉持終生學習的態度,在工作中隨時尋求支援,同仁間互相尊重合作,是為勝任護理工作的關鍵。
專業成長性
參加在職訓練課程、爭取在職教育機會以及勤勉自修,是為提昇專業成長的首要之途。
醫院設備及物料供給
醫院的硬體設備與補作業,受院方財力、行政者之管理風格及經驗所影響,其完善程度在在影響臨床工作時能否得心應手,以及服務品質。如何控制成本、防止漏收費用,成了每位醫護人員的必修課程。
醫院的政策與規章
院方對護理部間的支持、配合度,護理人員的建議能否被接納?組織之間能否有良性的溝通等,對於成員的向心力及工作士氣,均有莫大的影響;另一方面護理人員亦應勇於爭取合理的權益,否則若長期在不合理的制度下工作,不僅個人的工作情緒受損,亦將波及整個醫院的醫療品質。
福利和待遇
當付出愛心、耐心、表現負責敬業之後,自然會期待得合理的薪資及福利,如:安全的通勤問題、設置完善的宿舍、周嚴的警衛及抒解工作壓力的休息設備、娛樂活動。現今治安不佳,值班時個人的通勤安全,已是護理人員最重視的問題。
工作單位的風氣
在投入臨床工作初期台調換新的工作單位時,護理長的管理作風,資深人員的適時指導,以及同仁們的工作態度,皆關係著新血輪能否儘速進入狀況,而成為單位裡的中堅份子。
升遷機會
護理部門的員額僧多粥少,別說「官」位難求,以公立教學醫院來說,就連正式「職位」,也得經過「百中選一」的高普考方能取得;目前護理人員的進階制度尚未落實,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普遍存在,無形中影響了工作人員的工作士氣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工作者的特質
價值觀及興趣
個人對工作的追求是利他、獨立性,抑或高收入、穩定?護理是個人興趣,或只是謀生工具?如果皆為前者,那她將是最幸福的人。但若只是把護理當作謀生工具,面對強大工作壓力時,就難免會產生現實休克。
專業知識及能力
七年前筆者由於職務變動,在面臨新環境時,才深感自己學識淺溥,以致影響臨床判斷力及病患的信任度,更無法發揮自我主見。為求突破而引發求學動機,三年的在職進修,使筆者更加體認今日的護理人員本身必備的專業能力,才能有自信面對臨床工作,並主動地當握自己的生涯。
人際風格與心智成熟度
「鍾鼎山林,物各有性」,不同的人格特質,會產生不同的人際風格,進而影響工作時的果斷力及反應力。心智是否成熟會反映在處事的融度上,最重要的是能否秉持負責盡職、敬業槳群的優良護理特質,使其在思想上、態度行為上為大眾所認同,在工作受同仁敬重及支持。因此認清自己內在特質,選擇適當行業及人生大事。
適度的自我期許
新鮮人往往在滿懷理想報負及自我期許的情況下,踏入護理行業。很快地,繁重的工作、複雜的人際關係、書本上學不到的臨床情境與多方面的職業傷害等等,便打擊自尊與自信,而備受壓力無法適應。因此惟有適度的自我期許,並懂得適時放鬆自己,方可免除受困心境。
時間管理的能力
護理工作非常的多元化及多變化,所以一個動作緩慢、常遲到、工作無條理、優柔寡斷、對事不分緩急輕重、喜歡講電話、不專注、對自己不具信心的護理人員,必然無法有合乎水準的工作表現。
年資及臨床資歷
個人的工作年資與臨床資歷亦影響個人對工作的承擔能力。以筆者的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fajang 的頭像
    tfajang

    閱讀、夢、省思 ..Reading、Dreams、Reflections..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