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車輪理論:
1. 靈犀相通 rapport
2. 自我表露
3. 互相依賴
4. 人格需要的滿足

男生對於親密異性伴侶與普通異性伴侶的評分並沒有顯著的差異,女生對於親密異性伴侶的評分高於普通異性伴侶。

愛與喜歡有何不同?心理學家Rubin的研究
愛對方不一定會喜歡對方,喜歡對方不一定會愛對方。

愛情:
1. 依附 cattachment:希望與對方在一起,並且有被對方喜愛的需求,不論對方去哪裡,我也很想跟著去。如果看不到對方,我會一直惦記著他。如果無法與對方長相廝守,我會很傷心…等。
2. 關懷caring:將對方的需求試為自己的需求。願意為對方付出的心態。關心他的一舉一動,體諒他的所作所為…等。
3. 親密intimacy:透過各種溝通方式與對方緊密契合。我們之間是無話不談的。

喜歡包含另外兩個要素:
1. 相似性:我們志同道合。我們有相同的學經歷背景。
2. 尊重或欽羨:我覺得他表現良好。他辦事我放心。


愛的種類:社會學家Lee的研究說明

1. 友誼(朋友)之愛
2. 激情之愛
3. 佔有(瘋狂)之愛
4. 無私(奉獻)之愛:
5. 實用(條件)之愛
6. 遊戲之愛

男性較女性有更強烈的激情之愛與遊戲之愛。
女性較男性有更多的友誼之愛、佔有之愛與現實之愛。
兩性再無私之愛中並沒有顯著的差異。
男性的愛較為浪漫,而女性的愛較為務實。
二十歲以前,女性較容易墜入情網;二十歲之後,男性較容易墜入情網,並較難跳脫情海。男性在愛情中先進入後撤出,被稱為FILO型first in,Last out。女性先進入後撤出,稱為LIFO型:Last in,first out。


國內張老師月刊在1995年,針對此六種愛情,作問卷調查。做了中式戀愛的心理分析,結果顯示:

1. 友誼之愛最受歡迎,但卻與社會學家Lee的定義不盡相同,這可能是因為中國人認為從好朋友發展成為戀人才最為保險。但Lee認為,朋友變成愛人是在不知不覺,突然恍然大悟所形成的。
2. 認同遊戲之愛的人最少,而且這類型的女性遠超於男性。這並非中國女性愛玩愛情遊戲,但她們較樂衷於以若即若離,捉摸不定的技倆來測試對方的能耐,所以嚴格來說,這只是一種手段。
3. 絕大部分的男性與女性都是為了結婚而談戀愛,與西方由戀愛而結婚是截然不同的。
4. 如果陷入兩難,大部分的中國人會捨棄浪漫,而選擇穩定、可靠的婚姻。


愛情三因論:
將愛情畫為一個三角形,激情、親密與責任奉獻各畫成一個圓形,分居三角形的三個角落,三個角落上面的成分比例變動的時候,三角形的重心會移轉,愛情的形態、風貌也跟著改變。這種三合一的愛情稱為完美之愛。愛情的動態性,認為愛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例如20歲到40歲的轉變為激情會漸漸退去,而責任奉獻則會大幅的增加。換句話說愛情所以能夠天長地久,責任奉獻乃是最主要的因素。理想的愛情應該是三者皆備,並且是合而為一的。



最後我們引述許惠珠教授針對愛所做的精闢見解:

1. 人們絕對不只擁有一種愛,舉例來說,一個人對甲也許只有友誼之愛,但對乙卻可能產生激情之愛,對丙則可能兼具此兩種愛。
2. 愛會隨著時間的改變而轉變,例如火熱的愛可能降溫,退燒甚至熄滅。浪漫的愛情也可能回歸現實,平淡進而負起責任。
3. 我們無法說哪一種愛才是真愛。個種形態的愛都有可能存在。它們只是本質不同,無所謂真與假的差別。
4. 愛之不同,各如其面,例如激情之愛可能最為震撼,但友誼之愛可能最為長久。換句話說,激情人人嚮往,但責任奉獻更值得追求。
5. 不同的文化、性別、年齡或人格特質,展現截然不同的愛情風貌。例如西方人由戀愛而結婚迥異於我們大多數人的因為結婚而戀愛。總之,愛的確是不單純的。


PS.

因為George不太懂愛情,所以看電視時,剛好有空中大學的教授在教愛情理論,我趕緊拿紙筆做筆記(雖然關於愛情的六大種類早有拜讀大作,而且教授說的部分有不同)。

難得電視也有札實學術性的內容,上面的筆記大約不過是10分鐘的課程而已,我太晚看到這節目了。很久沒有手抄,不太習慣,有些字突然會寫不出來的感覺,平常都用微軟新注音造成的…。

Anyway以上資訊,希望對於大家有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