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有三粒毒藥:消費主義、性自由和成功學。
消費主義以品牌為噱頭,以時尚為藥效,將人捲入無休止的購買與淘汰的惡性循環中,戀物成癮;
性自由以人性為噱頭,以性愛為藥效,不斷釋放曖昧與激情的煙幕彈,縱慾成癮;
成功學以速成為噱頭,以名利為藥效,誤導急於走捷徑成為人上人的年輕人投身其中,投機成癮。
三粒毒藥中,以成功學危害最巨——它以教育之名,行“毒”化社會氣氛、“毒”化人心、破壞多元價值觀之實。
在成功學的邏輯中,如果你沒有賺到“
豪宅、名車、年入百萬”,如果你沒有成為他人艷羨的成功人士,就證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
助你“實現人生價值”、“開發個人潛能”、“三個月賺到一百萬”、“有車有房”、“三十五歲以前退休”……成功學氾濫於職場和網絡,上進人群迷失在多款提升課程和短期培訓班裡,成功學大師滿天飛,成功學培訓蔚為大觀成產業。
——我們何時變得如此迫切渴望成功?成功何以變得如此簡單粗暴?那些成功學大師除了演講收錢還能做什麼成功的事?我們可不可以不成功?
個 人奮鬥很可嘉,實現自我很誘人,名利滋味很甜美。但一個社會結構中,成功人士不過1%,且離不開長期實乾和機遇。若成功一學就會,且成王敗寇,成功人士光 榮,非成功人士可恥,那麼,社會中99%的大多數還怎麼活下去?生活中有許多美好事物和價值,是成功學課程所蔑視、給不了的和教不會的。
當全民成功變成狂熱風潮,成功上升為絕對真理般的、人人趨之若鶩的主流價值觀,成功學就是一粒毒藥,而信奉成功學的人就淪為犧牲品。
文章出处:《新周刊》
躁動時代的成功迷夢
當 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在日記中寫下近似譫語的成功夢想時,我們無從斷定這種夢想虛幻與否;當眾多的人沉浸在以“別對自己說不可能”之類的樸素箴言達到成功的 迷醉當中,我們也無從判斷這種成功捷徑的可行性;當全社會都奉行著“豪宅、寶馬、年入百萬”的成功標準時,我們也無法知曉這種價值觀的正確性。
我們唯一可知的是,我們全社會都在追求成功,儘管我們並不知道什麼叫做成功。開發潛能、拓展人脈、身心靈平衡,執行力、細節、溝通、行銷,感恩、勵志、提升……我們用盡了所有的方法和詞彙來表達迫切成功的心情。
毫無疑問,在當下的急躁情緒中,成功學講師已然成功,眾多追隨者渴望成功,中國正在成功。
成功學的文本邏輯
卡 耐基說拿破崙·希爾的成功學是“經濟的哲學”。拿破崙·希爾說喬治·克拉森的《巴比倫富翁》永遠有它存在的價值,“因為人類面臨的根本問題始終沒有改 變”。湯姆·霍普金斯在人生征途上屢戰屢敗,最後一筆積蓄投給了“世界第一激勵大師”金克拉的培訓班。 “華人成功學大師”陳安之也是在遇到安東尼·羅賓之後,從此走上成功之路,因為“賣產品不如賣自己”。而張錦貴則被陳安之評論為:“張錦貴是唯一能令我感 到有壓力的華人講師。”
只有成功學大師才能評論成功學大師,而圈外的人則要么舉頭仰視,要么敬而遠之。成功學何以建立了一套自己的價值觀和話語體系?
如 果分析一下成功學的基本講義和慣用詞,你會發現,基本上就是人類世界已知的公理。比如安東尼·羅賓的“必定成功公式”:“第一,決定出你所要追求的是什 麼;第二,拿出行動來;第三,觀察一下哪個行動管用,哪個行動不管用;第四,如果行動方向有偏則修改之,以能達到目標為準。”按照這些無比正確的講義,理 論上當然“必定成功”;但如果不成功,也只能說明你的行為有偏差,而不能說明這些公理不正確。成功學善於比喻、善於利用生活細節說服人,用前些年流行的說 法叫做“
心靈雞湯”,美國人則把這叫做“便利店哲學”,即為廉價、方便、隨手可得但顛撲不破的正確道理,它們的文本基本上就是用高科技詞彙和營銷 術語來表述的知音文體。成功學也善於化用宗教內核,從美國發端的成功學無不浸透了清教精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化作了“人人都有機會成功”。而在中國的 成功學傳播過程中,宗教話語變得更加神秘,“感召”、“奉獻”、“支持”等似是而非的詞彙和刻意營造的環境氣氛讓某些成功學培訓籠罩了一層神秘主義的面 紗,這或許是傳授者的預設,也或許是受教者的誤讀。
除了善於歸納和化用,成功學也不能不說為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溝通維度。成功學無一 例外倡導打破陌生人隔閡,試圖給中國人灌輸陌生人的交往體驗,許多培訓課程都會號召素不相識的學員擁抱、使用熱辣的話語相互鼓勵,以他們從來沒有過的方式 進行溝通。在課外,執著的電話問候、拜訪、傾談和換位理解,也成為成功學的標準手法。毫無疑問,習慣於中國傳統溝通方式的人在成功學面前會被極大震撼,越 執著於含蓄溝通或者越不善於溝通的人則越容易被誇張、外化的成功學表達方式所顛覆掉,他們會震驚、嘆服、小心翼翼地嘗試繼而從中收穫從未有過的精神快感。
但,這就是成功學嗎?
全民成功的時代
“華人成功學大師”陳安之的目標是“幫助全中國每一個人、13億都要成功”,雖然這只是個概念化的說法,但我毫不懷疑眾多民眾對於成功渴望的狂熱程度。
在大多數城市的周末或者傍晚,你經常會看到成群結隊的西裝、襯衣人士忙忙碌碌,他們在某棟寫字樓的某間會議室裡熱誠地參與著某些培訓、講座、分享沙龍。在寫字樓電梯裡,我們也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對話:
“林老師上次講的什麼課啊?”
“如何在三個月裡賺到100萬。”
“天啊!我沒有聽到。”
“不要緊,下星期還有一個分享會,林老師會和他的弟子一起來和我們分享心得。”
是的,這就是很多人在夢想的事情——通過一次培訓或經驗分享,就可以“在三個月裡賺到100萬”,哪怕沒有,賺到50萬、10萬也是物超所值。
我們何時變得如此渴望成功?又何時把成功簡化為金錢的數字遊戲?又是何時為這種成功目標定下了急切的時間表?
就 在20年前,我們也不會有這麼迫切、這麼簡單粗暴的想法。那個時代的各種群體狂熱雖然同樣瀰漫著似是而非的觀點和莫名其妙的行為,但無不是以生活、健康等 人類的生物本能為訴求,從氣功熱到各種健康療法、從紅豆杉保健到各種磁療用具不一而足。用物質、金錢來彰顯人的社會地位,是成功學這股熱潮所引領並自我標 榜的。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梁理文在一篇文章中把成功學的全面發展歸結為保險推銷和直銷這兩個新鮮事物的出現,“這兩種銷售方式都需要大量招收和培訓 推銷員。培訓專家大都受過成功學的訓練,他們也喜歡向學員推薦成功學類的勵志書籍。那些接受過培訓的人,不管是否留下來做推銷,都學到了一些過去他們從來 沒有註意過的東西,主要是一些非智力因素在個人成功中的作用。”
毫無疑問,保險和直銷從業人員都是以個體能力、溝通能力作為第一武器的人員,他們自然成為成功學的試水者。隨著整個社會從集體體制向個體自由的趨勢轉變,成功學也因此在其中茁壯生長起來。
個人病就是時代病,個人夢想匯流在一起就是時代狂熱。其實,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成功學。曾經一度,下海是成功的,考公務員是成功的,出國是成功的,讀大學是成功的,海歸是成功的,在如今買樓也是成功的,炒股更是成功的……在狂熱面前,只有一個成功出口,其他都是失敗。
當喪失了多元化的價值觀,成功只能用一種評判標準來衡量的時候,也許有人成功了,整個社會卻只能充斥著壓抑和失敗。 (文/陳漠)
三晚兩天就能改變你的人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3日11:33 新周刊
一門“成功學”課程親歷記
這是一門昂貴的課程。 “探索”、“突破”、“領導鍛煉”三種級別的課程,學費分別為3900元、7700元、3900元,時長分別為三晚兩天、五天、三個月(每月一個週末,共六天)。
這也是一門充滿儀式感、“成年人的體驗式”、有爭議的“生命”課程。
從“勵進”到“睿力”
課程手冊裡寫道:“睿力課程所有培訓以活動體驗式為主導。源自歐美,課程系統以探索、突破及領導鍛煉三個主課程為核心,配合其他工作坊,以達到開發潛能、自我提升、改善生活素質等效益。”
主辦方廣州市睿力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在廣州市林樂路的一棟
寫 字樓內辦公,距廣州天河區的CBD符號中信大廈只有10分鐘行程。看上去是個很普通的寫字間,在角落裡的沙發上,四五位女職員拿著花名冊正在開會,主持會 議的張莉萍拿出一本藍色冊子和一個黃色信封,分別是探索課程手冊和“睿力個人才華提升之探索課程報名協議書”。她介紹,“睿力的特色就是體驗,這個課程最 早開始於美國,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地區都很流行,後來傳到香港,再到內地”。她說,睿力在廣州、成都、上海都有分部。
“睿 力”的前身是“勵進”。 LP(領導鍛煉)57期的學員鄭剛告訴記者,“它註冊差不多十年了,現在在成都、上海還叫勵進,在廣州不能叫勵進,據說是涉及到一些工商稅務等原因。人員 沒變,公司也沒變,我現在還叫它勵進。”鄭的身份是廣州一家企業管理諮詢公司的副總經理。
工作人員徐文英解釋:更名發生在2007年1月,原因是“違反了教育局的'課室和辦公室不能在一起'的教學規定”,所以從天陽路搬遷至林樂路。
張 莉萍介紹,授課導師“以前是老外,後來是位香港的華人,現在已經有國內完成課程的一些學員成為導師,教起課來不會有障礙。”鄭剛說,“每個課程不止一個導 師,有時有兩三個。我上探索班的第一節課是劉志偉(音),據說,他是佐丹奴以前的老闆,後來在美國投資不太順利,人生起起落落,後來,他成為勵進學員,再 做小組長,又做了導師,講課很實在。”
工作人員和學員都拒絕透露課程的詳細內容,理由是課程有保密協議,而且提前知道內容會影響新學員的 心理體驗。 “學過的人就知道不貴,關鍵是要看對自己人生的意義。”張莉萍說,她以前做事拖拉的毛病就在幾年前的學習中得到改變,“你如果真的覺得不好,還可以退 錢”,她指著協議書上的第7條:“若參加者完成五天課程後得不到任何效益,可申辦退款手續。手續需於課程的導師授課部份完成後48小時內呈交書面申請要求 退款。本公司將會先安排面談,退款則會在接獲退款申請和麵談後一至兩個星期內,將已付學費扣除退款手續費用人民幣1000元整後之餘額退還。”
淚流滿面的結業典禮
7 月29日晚6點30分,天河北一家賓館16樓的多功能會議廳,LP61期結束“突破課程”進入“領導鍛煉”的結業典禮正在進行。會場約100平方,聚集了 100餘人,大部分席地而坐。 LP61結業班的29名學員和5名小組長盤腿坐在主席台,其他的60餘位老LP學員、“感召人”和家屬則坐在會場中央,最後一排坐著的是10餘位西裝革履 的導師和工作人員。
穿深紫色長裙的肖導師出來宣布:29位學員進行總結、感恩。話音剛落,便有四五名學員同時起身爭搶話筒。 29個學員的總結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大家好,我是XXX,我是一個真誠、自信、冒險、負責任的男人(女人)!”台下立即齊聲呼應:“Yes!”
“以前我是一個沒有志氣,總是逃避,沒有勇氣的人,通過五天的學習,我突破了自己,現在感到很輕鬆、很快樂。”台下是整齊劃一、雷鳴般的掌聲。遠處的導師朝演講者豎起兩個大拇指。
“在這裡,我要感謝我的感召人XXX,感謝從'探索班'到'突破班'的各位導師,也要感謝小組長們,還有我身後的28位死黨!”許多人聲音嘶啞。 “感召人”起身,雙手交叉放於胸前,朝四周作90度鞠躬表示回禮。
感 謝中充滿了溫情,丈夫感謝妻子,妹妹感謝姐姐,母親感謝兒子,兒子感謝父親。一個中年女子說:“我已經放下了多年放不下的一些痛苦的事情,現在我活了。” 一個酒吧歌手經紀人說:“媽媽,下輩子我還做你的兒子”,他的母親正舉著DV,臉上堆滿笑容。一個年輕女子說:“我老公以前老說我頂多是個小學生,現在我 覺得我是個大學生!”一個稱自己以前膽小的男子,當眾擁抱並親吻了自己的妻子,流下了熱淚。一個七八歲的孩子跑上台,給父親送上一束鮮花。
感恩結束,肖導師的聲音再次響起:“請給我們29位學員掌聲,嘉許他們的胸襟和開放度。摯愛的親朋們,他們真的非常棒。”5名坐在一旁“來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小組長接著上台總結和感恩,一位女組長說:“看到他們一天一天變化,真的好像比拿到黃金還要開心!”
肖 導師重新站回會場中央,身後跟著一位提籃子的女工作人員,“我們有幾份禮物送給小組長,禮物本身沒有多大價值,但它是會發光發熱的東西,代表的是一個世 界,因為有你,這個世界發光、發亮。”聲音裡有了哭腔。肖導師每發完一份禮物,都會雙手交叉放於胸前,90度鞠躬,然後再進行擁抱,輕輕耳語幾句,接下來 的29位學員也排隊重複進行。在人群中,身材墩厚的組長鄭剛在一次次擁抱中淚流滿面。
這場持續一個多小時的結業典禮,以老LP的抱團激勵和小組長們的及時小結劃上句號。在一樓的大廳,那個酒吧歌手經紀人熱情不減,“我告訴你,對個人自信,絕對有百分百的提升。”
“你會錯過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
課程手冊裡寫道:“我的朋友不斷向我推薦,甚至說服我參加課程,是否有金錢回報?是否涉及傳銷?——不,只是因為他們在課程中得到效益及探索到所有的力量!他們急於與你分享,他們真正的好處是,當您完成課程後,他與您共同擁有新的力量。”
結業典禮上,鄭剛成為了記者的“感召人”。 7月30日,鄭剛為“感召”記者參加課程,約在一家咖啡館見面。他穿著一件橙色LP隊服,左胸繡著大大的“愛”字、右衣袖繡著“4”、後背印著“LP57”。
鄭剛說小組長純粹是做“奉獻”,他還“感召”了妹妹參加課程,完全沒有利益關係。 “我有自己的公司,賺自己的錢,沒必要給別人做業務員。”他邊解釋邊拿出一份報名材料放到桌上,“別再猶豫了,對你來說確實是冒一個小風險,但為了你未來的生活,這點投資是微不足道的。”
8月1日,是“嘉賓分享會”,同樣在賓館16樓的多功能會議廳,同樣是晚上6點半。
“分 享會”被定義為老LP學員的“自發行動”,被“感召”來的嘉賓將有機會體驗到探索班的部分內容。多功能會議廳裡整齊擺下了80張椅子,被“感召”到場的嘉 賓約有50餘人,其餘則是LP61學員和工作人員。到場者的身份被區分為“導師”、“老LP”“小組長”、“感召人”、“死黨”和“嘉賓”。他們來自 廣州、深圳、東莞、香港、溫州、長沙各地,有服裝店老闆、音響店老闆、私企副總、企業高管,還有大學教師和醫院護士長,年齡在三四十歲之間。
分 享開始前,鄭剛帶記者去見工作人員徐文英,以解決就讀前的一些疑惑。問:“我看有報導說你們的課程有穿丁字褲跳艷舞,模仿性姿勢的內容?”答:“我不能說 媒體說的屬不屬實,但我可以告訴你,眼睛看到的東西有時候不一定是真的,要怎樣使我們的心也能看到。關鍵是你有沒有需要,想要超越自己什麼,這才是最重要 的。”
“探索課程”體驗正式開始,LP61班的兩位男學員擔任主持。第一項體驗:跟人打招呼時,將自己比喻成一種動物,體驗時間兩分鐘。會場裡開始熱鬧起來。
A:你好,我是一隻可愛的小狗。
B:你好,我是一頭勤勞的黃牛。
A:你好,我是 怪獸。
B:你好,我是一條狼。
A:你好,我是老虎。
B:你好,我是一頭大肥豬。
主持人將體驗人的心態分為“主動式”、“被動式”、“古板式”(從頭至尾稱自己是一種動物)、“強權式”(從頭到尾所稱的動物要大過對方)——“這其實也就是我們對待人生、對待生活的一種心態。”主持人說。
第二項體驗:叫一名女子將手放在一名男子的手心處,目的是讓兩者“用身體感覺一樣東西,體驗緊張和不知所措”。
第 三項體驗:“開放式的坐姿”。兩人相向端坐,手放在膝蓋處,兩人膝蓋間隔兩個拳頭的距離,用眼神默默注視對方一分鐘。 100餘人端著凳子找搭檔,會場裡再次鬧騰起來。一位男嘉賓在體驗結束後說:“這樣看人是特別不禮貌的事,我老師這樣教我,我父母也這樣教我,今天,我對 面坐著一個靚女,我確實不敢看她,我倒是想看看滿場的其他人都什麼眼神,大家都這麼看著,我感覺特別可樂。”一個女嘉賓則覺得“好像是回到了童年”。
接下,老LP學員開始宣講。
一 名LP57女學員,自稱是拿到了“最高學歷”的大學教師,之後又回來任LP59小組長,“三個晚上兩個白天,讓我徹底對自己有了360度的認識。我今天誠 心誠意請大家敞開你的心扉,相信今天帶你來的朋友或親人,為你自己負責,為你的生命負責,放下你的看法,接受一些跟你未來有非常非常重要關係的一些事,可 以嗎? ”另一名自稱50歲、來自香港的男學員說,“1998年,我在香港上這個課,那時我欠銀行20多萬,上了課後一年時間,我把欠債都還光,然後重建生意,現 在,我有15家店。”
主持人趁熱打鐵,介紹了將於8月15日開班的探索課程,包括上課時間、費用等等,並建議每四到六人組成一個小組,與 老LP們進行交流,而工作人員則在後排準備好報名材料,隨時準備接受報名。 “一般報滿120人就截止,招得差不多就開班,最短一個月一班。”鄭剛說他上探索班時是72人,到突破班剩下42人,到領導鍛煉班剩下39人。
與 記者在同一小組的一位LP61女組長,說自己是東莞一家醫院的醫護人員,坐了兩個多小時車才到廣州,“我三年前讀的,如果真是人家洗腦,也不會洗三年吧。 三年了,我賺到一群很好的死黨,無論什麼事情,他們都第一個跑出來支持我。想想,我畢業十多天舉行了婚禮,40多個死黨都來喝我的喜酒,陪我出嫁,多幸福 的事!”
時間已近10點,記者起身向鄭剛告辭。他堅持把記者送到一樓大廳,“我感覺你在逃離,一刻都不想呆。你是個謹慎過頭的人,你不報名,你不去,就會錯過一次改變人生的機會。”(文/程功)
(文中所涉人物均為化名)
可不可以不成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3日11:33 新周刊
不成功,便成仁
和 所有成功學講師一樣,電影《陽光小美女》中的爸爸信奉的是這樣的信條:“人只有兩種,成功者和失敗者。”這也是這個社會的普世價值觀:所有的企業,不管是 本土企業還是國際化企業,都削尖了腦袋要擠進世界500強;所有的父母,不管是還沒離婚還是已經離婚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No.1;所有的勵誌圖書, 不管是原版還是引進版,都在教你怎樣一步一步爬上成功的頂峰;所有的選秀活動,不管是電視上還是網絡上的,都在宣揚一夜成名、從此名利雙收的神話……你成 功了,你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失敗?對不起,你不但是個Loser,還是個連自己也無法原諒的罪人,罪名就是:你居然還沒有成功!
但是,人生真的非如此不可嗎?是誰斷定了不成功的人生就是沒有價值的人生?是誰告訴我們“求上進”才是人生正道?成功人生除了成功或者失敗,就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嗎?
如果所有人都被置於“成功/失敗”二元對立的語境下,這個社會肯定出了問題。當那麼多人被“榜樣”和“導師”教導著踏上漫漫“成功”的時候,還有誰會真正按照自己個人的意願來生活、依循自己獨立的標準來選擇?
成功學,還是“偽成功學”
事 實上,在“成王敗寇”的價值觀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的美國,人們已經開始在反思。 《紐約時報》前著名記者亞歷山德拉·羅賓斯出版了《過度追求成就者:身不由己學子的秘密生活》一書提醒人們,現在全世界的學生處在比以前更為強大的成功壓 力之下。她以中學母校的優秀學生為個案,他們承認自己已經努力到了極限,感到孤獨、無奈、惶恐、無法形容的痛苦和心力交瘁;有的學生為了彌補精力上的不 足,甚至用毒品來提神,而這也得到了父母的默許。羅賓斯說:“如果孩子們過度追求成功,那麼,無論他們獲得多大成就都感到遠遠不夠。”
人 們對成功的普遍焦慮,成就了成功學這門產業,同時也由於過於渴望、過於焦慮,使得人們對成功學的缺陷視而不見。首先,在目前流行的成功學話語中,只存在成 功/失敗的二元對立,對成功者捧得越高,對失敗者的唾棄則越狠:都30歲了,男的還沒房沒車、女的還沒釣到一個金龜婿,你徹底完了! ——在這樣的語境下,還沒有成功的人只會日益感到壓抑;其次,“成功”的概念被置換為“發大財”、“出人頭地”,“成功人士”被塑造為住洋樓、養番狗、開 名車、穿名牌,並且基本排斥除此之外的其他價值觀,淡泊名利、閒雲野鶴、滿足現狀、小情小調,通通都屬浪費生命。 ——難道過有趣味的生活不算成功?其三,成功學鼓吹成功有捷徑,可以復制、可以速成,“成功”彷彿成了流水線上的工業產品,人人唾手可得。 ——有幾個人是通過學習這些所謂“成功法則”成功的?販賣“成功法則”的人倒真的賺大錢了。其四,成功學宣揚只要目標、計劃明確,就一定能達到目的,“要 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往前衝”;“如果我不能,我就一定要,如果我一定要,我就一定能”。 ——這不是現代版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嗎?還真有人相信每天背誦“成功語錄”能發達的,不過此人後來得了強迫症。
不靠譜的成功學導師
《陽光小美女》中的爸爸,身為成功學講師,到處演講推廣“成功九步法”,自己卻從未體驗過成功的滋味。
北 京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王文元撰文提及,為了搞清成功學的奧秘,曾專門去聽一個名氣沒有陳安之響、但也屬重量級的台灣成功學大師的授課。他說這位成功學 大師講的,無非是“去掉我執”、“返璞歸真”之類的禪言或道論,而且錯漏百出。他的觀感是:“明明授課者在'我執',卻要聽者去掉'我執';明明授課 者是在進行'現代化'運營,卻讓聽者去銅臭,歸璞真;明明授課者自己並未真正成功,卻要喋喋不休地大講成功之道……好一副霸道相。聽後令我絕倒:原來不過 如此如此。這哪裡是成功學,分明是一種舌辯術,完全是效法蘇秦、張儀故技,憑藉成稔於胸的騙人說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有人評論陳安 之的演講煽動能力確實很強,“但就是因為太強了才是真正的致命之處”。他的演講、培訓費動輒成千上萬,只要有人來聽他演講,他就算成功,因為賺到錢了,而 且還不少。至於聽眾成不成功,他不必打包票,因為成功了是可以解釋為他激勵有效,不成功則是你自己不夠認真、努力。這就是成功學大師的賺錢之道。他們也許 稱得上“成功”,但這個“成功”是建立在更多渴望“成功”的人身上的。
什麼樣的成功才叫成功
如果一個社會只允許有 “成功/失敗”的二元對立語境存在,這個社會是有問題的。事實上,本來就不應該用這種武斷的二元對立模式來進行價值判斷,有人願意成功向上、出人頭地,這 無可厚非;但也要允許一些人發發呆、做做夢,過點沒有多少追求的小日子。每個人的性格、成長經歷都各自不同,不是非得每個人都得走不是成功就是失敗這兩條 路,在這兩條路之間,還有N條路通向各人所理解的成功。
比如說,男人和女人的價值判斷會有所不同。有調查顯示,9成香港專業女性認為成功 的定義是擁有快樂家庭,其餘依次為能夠發展個人興趣、經濟獨立和健康;多數受訪者並未將子女成績優異、到了某特定年齡要在工作上達至某個薪酬或級別,看作 主要的成功指標。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同時自己也得到快樂;如果機遇和運氣都不錯,有錢也不壞,但這並非體現成功的唯一方式——這個網友的看法頗具代表 性。
“他是個徹底的失敗者,一生沒工作,情事不斷還是個同性戀,花20年寫了一本沒幾個人看的小說。但晚年回首人生,他發現那些難熬的日 子才是一生中最好的時光,因為那些日子造就了他。而快活的日子全是浪費時間,沒有任何收穫。”這是《陽光小美女》結尾的一段台詞,說的是普魯斯特。什麼叫 成功,什麼又叫失敗,其實並不絕對。 (文/譚山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