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寸,往往是一個人生活長河上的一個分水嶺,人生做事最難的不是少做與多做,而是將事情做到何種程度。
大千世界,古往今來,任何事都離不開“分寸”二字。
人生在世,分寸無處不在、無處不有,人際關係需要把握分寸,成就事業需要把握分寸,推進工作需要把握分寸,分寸既是一個理論問題,又是一個實踐問題。

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順風順水,原因不僅僅在於他們的聰明,也不僅僅在於他們的勤奮,更不在於他們懂得多少方法與手段,而在於他們對人性的洞察,他們懂得什麼叫恰如其分,什麼叫不偏不倚,什麼叫見好就收,一句話,他們善於把握分寸。

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因此,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漫漫人生,既是目的更是過程。

人生之旅生命閃光處,不一定是草長鶯飛時,人生得意時,不一定是踏花歸來處。

人生的成敗興衰,濃淡緩急,無不在把握分寸中見真曉。

總之,只有把握好分寸,才能實現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處,是人生的最大學問。

1、直爽並不等於言語毫無顧忌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傍晚,我站在台北辦公大樓的門前,看見一輛公共汽車駛過,有個黑人正從後排的車窗向外張望,我突然興起一種感傷 ,想起多年前在紐約公車上見到的一幕:

一個黑人媽媽帶著不過四、五歲的小女兒上車,不用票的孩子自己跑到前排坐下,黑人媽媽叮鈴噹啷地丟下硬幣。

但是,才往車裡走,就被司機喊住:『喂!不要走,妳少給了一毛錢!』

黑人媽媽走回收費機,低頭數了半天,喃喃地說:『沒有錯啊!』

『是嗎?』司機重新瞄了一眼,揮揮手:『喔!沒有少,妳可以走了!』

令人驚心的事出現了,當黑人媽媽紅著臉,走向自己的小女兒時,突然狠狠出手,抽了小女孩一記耳光。

小女孩征住了,摀住火辣辣的臉頰望著母親,露出惶恐無知的眼神,終於哇地一聲哭了出來。

『滾!滾到最後一排,忘了妳是黑人嗎?』媽媽厲聲地喊:『黑人只配坐後面!』

全車都安靜了,每個人,尤其是白人,都覺得那一記耳光,是火辣辣地打在自己的臉上。

當天晚上,我把這個故事說給妻子聽, 她卻告訴我另一段感人的事:一個黑人學生在入學申請書的自傳上寫著: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企業一面對政府大喊缺工、要求開放外勞,一面人才 又不斷的外移,如果真缺工、表示沒人可以雇用,才會缺工,才要找外勞。既然如此,那人才又怎麼會外移呢?根據資料顯示,台灣年輕人光是赴澳洲一國打工,五 年來成長十倍多,而且人數還在快速增加。有企業說台灣缺工是因為3K等辛苦、污穢、危險工作沒人做,果真如此,那台灣年輕人怎麼還會不斷地前往紐澳加拿大 等地打工,許多工作更是所謂的3K工作呢?顯然真相並非如此,也絕非沒人才可以雇用。真相是,台灣有許多的企業主思惟跟不上時代,只想靠壓低勞工薪資來增 加獲利,使得人才不願意屈就,寧可到國外工作。就連低階的打工工作,年輕人在台灣領不到三萬,到澳洲卻有六、七萬,低階工作尚且如此,何況高階人力,年輕 人又怎麼會願意留在台灣呢?在台灣許多中小企業當所謂中高階人才待遇,還比不上這些國家打工所得。

很多台灣的工廠或企業的老闆老是哀嘆台灣沒有人才,事實上,台灣本身的國際行 銷人才很多,只是沒有留在台灣本土企業而已。為什麼?因為台灣最缺的就是敢給、敢投資、講法治的老闆,即使有些企業領袖有見識、有胸襟、願意給合理薪資給 人才,然而那畢竟占整體企業是少數、鳳毛麟角。

台灣從來沒缺過人才,當然,更沒缺過愛污名化年輕勞工來壓低薪資的老闆與人力 銀行,社會和媒體在奇怪的資本教育下,年輕人被教育如何當服從的職員,抹殺了創造力與創意,社會教育不是讓年輕人當有自我意識、敢創造突破、勇於發聲的員 工,多的是中小企業主期望年輕人當個順服的家奴。先進國家正常的企業體系,員工是資本,不是成本,但台灣企業大多都不重視員工,把員工當做免洗的消耗品, 只想用虛幻、尚未實現的公司願景和利潤來留人,卻不願意給員工合理的薪資,同一份工作硬要比其他國家壓低許多,當不合理的薪資水平招募不到員工時,還大聲 跟政府嗆聲說招不到工、要大舉開放外勞才可以。這種要馬兒跑卻不讓馬兒吃草,馬兒跑了還抱怨馬兒不耐操,甚至在員工要離職時,為了省資遣費,用各種惡劣手 段迫害員工,亂扣資遣費,這種企業對待人才的環境,讓人才徹底失望,能走的人才紛紛逃離台灣,先是高階人才出走中國、南韓、新加坡,現而今連低階的年輕人 力都到澳洲、紐西蘭、加拿大去,造成本來不缺人才的台灣開始大缺人才,也就不足為奇了。

近兩年外勞成長快速台灣勞工薪資備受打壓

2007年以後,每年第三季,行政院勞工委員會都會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隨經濟發展狀況及施政考量,考慮調整薪資,每年調漲薪資的議題都會引發工商團 體反彈,往往用國內經濟成長率可能下修的理由,誇大基本工資調漲的可能後果,會導致邊際勞工的失業,認為台灣絕大部分的勞工薪資都超過基本工資,調高後的 受益者只有外籍勞工,產業卻可能要因為勞動成本提高而外移,台灣勞工未蒙其利卻先受失業所害,一旦成本高於其他國家的企業,將有損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 爭力,最後受害的還是台灣勞工,上述都是資方抗拒基本工資調漲的理由,甚至希望政府鬆綁製造業的聘雇外勞規定,增加低薪勞工供給量,變相抑制台灣勞工的薪 資。

台灣許多不肖企業主習慣與媒體、人力資源公司聯手,成為共犯體系,一同唱衰年輕勞工,要求低工資、高工時,企圖不斷壓低人力成本。這些企業不斷反映工廠是 全天候運作,藍領外勞所從事的3K產業(辛苦、污穢、危險之工作)幾乎都是台灣年輕人不做的,台灣勞工不願從事夜班,核配比例又受限,夜班人力不足已影響 到產業競爭力。

 

年輕人並非不願從事3K工作 薪資過低才是缺工主因

事實上,台灣大多數勞工族群絕非不願意從事3K產業或夜班工作,關鍵在於薪資,2005年到2010年,台灣年輕人光是外移到澳洲打工就業的人數,從數百人快速增加到萬人,2011 年以後,每個月的數量更是快速增加,這還不包含外移到加拿大、德國、美國、中國、英國的部分,澳洲是極度缺乏藍領勞工的國家,工作職缺不乏農林漁牧礦業、 製造業相關,工作內容絕不比3K產業輕鬆,台灣年輕人肯遙遠移居到澳洲,卻不肯留在國內從事性質相似的工作,意味著台灣年輕族群並不滿意台灣的工作環境, 不滿意薪資待遇,大學畢業生在台灣拿不到30K,到澳洲卻至少60、70K以上,台灣資方企業所開出的薪資條件,遠遠低於紐澳等國打工的薪資,年輕人付出 的勞力、努力後的所得,在台灣遠低於這些國家,這才是年輕人一直外移、部分勞動力不願意投入職場,造成台灣產業缺人才缺工,但國內依然保持高失業率的主因 之一。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台灣資方願意提高付出的薪資成本,缺工問題就能得到明顯改善,真正的草莓族不見得一定是年輕的族群,反而更多的見識有限的企業老 闆才是狡獪的狐狸、或者是只想要政府協助的慣老闆。因為壓低薪資的結果,就是造成有know-how的人才不願意在台灣,這些企業也吸引不了一流人才,企 業無法創新、管理無法建立制度、行銷格局與通路打不開、經營效率也無法提升的囧境,最後,整體國家的企業經營效能與出口銷售無法提升、甚至因無法轉型而衰 退,就業機會也無法提升,走向企業殭屍化的困境。

企業主經營思惟應改造  高薪人才方能帶動企業跳躍成長

美國、德國、新加坡、澳洲、法國、中國等國家,願意以高待遇或優渥條件,吸引國際人才和外國移民,國際人才和國內勞工互相競爭之下,會提升自身能力,留在 國內爭取優渥工作機會,企業雖然付出較高的成本,但能夠得到更好的人才,增加競爭力,創新、效能提升,又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形成正向循環。勞工和企業一 起得到更多利潤,互利共存,而非企圖以競相低薪資來爭取低階勞工,強要開放外國勞工,因為低薪吸引到的外國勞工是品質落差非常大的,只能暫時改善國內低階 工作職缺不足的問題,舉國上下,本國勞工為了和外國低階勞工競爭,不得不委屈就業,全面低薪的就業市場,只會逼大量國內人才外移,企業無法獲得良好人才, 競爭力無法提升,一旦跑到國外和國際廠商競爭,只會越來越差導致營運不佳,企業被迫降低營運成本調降薪資,吸引到的勞工素質更差,惡性循環。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資方認為,歐美澳等國的企業毛利結構和台灣產業並不相同,如果台灣企業給予勞 工過高薪資,那麼許多技術較低、毛利較低的行業,可能會吃掉大多數的成本,這也是台灣製造業現階段的問題,事實上,企業卻沒有反思,為何自己沒有隨著時代 進步而產業轉型,依然逗留在過去的低毛利運作模式,台灣過去發達的產業,也不適合現在的台灣,而且台灣目前的基本薪資,並沒有增加到讓企業難以存活的地 步,事實上,基本工資調漲以後,2012年上半年的失業率,甚至還低於2011年和2010年,數據顯示,基本工資調漲,對於吸引本無勞動意願者投入職 場、提升勞工就業比率是有利的。

 

1970~2000年,台灣擁有源源不絕的年輕勞動力,吸引了外國企業的技術輸入和資金投資,上個世代的企業家順著這些商機闖進市場,幾乎所有產業 都有利潤,但這些榮景趨勢的前提是,台灣有廉價勞力,所以外國資方願意進駐,沒有外國資金和技術,根本不會有當時所謂的「經濟奇蹟」,但全球化的資本主義 下,外國資金和技術投資會移動到比台灣勞力廉價的國家,台灣不可能永遠年輕,墨西哥、巴西、印度、印尼、菲律賓未來擁有上升的勞動比力,世界上會一直有比 台灣更年輕的勞力輸出國,反觀中國和台灣在2015年以後,只會加快老化速度,所以不能永遠維持在低報酬率的產業水平上競爭,與其讓舊有企業繼續以上一個 世代的營運思維來經營,不如幫助企業轉型,進入適合下個世代的產業型態。

台灣對企業保護太多、干預太多 反使許多企業成為慣企業

台灣現今的產業問題不在勞工,在於許多台灣企業被寵壞了,過去台灣政府對企業的保護太多、干預也太多,常常都以公權力介入去保護特定企業、或限制企業,這 些企業也習慣看政府指導做事,以外銷為主的企業連出口都要靠央行保護、來避免匯兌損失,這些企業連對外匯的判斷與預測能力都很薄弱;內需型的企業則看政府 臉色、開發這裡、投資那裡。這些被寵壞的公司,得適當去掉一些盔甲,逼他們跟著國際潮流進步,他們才有機會成長或生存。有些產業用傳統的運作思維,本來就 會有成長上限的瓶頸,基本上就不可能提升利潤,例如某些基礎加工業、代工業,如果要維持和越南、墨西哥、印尼、巴西等新興市場競爭,根本不可能一直有利 潤,反而是像餐飲、教育、行銷設計、生質能源,這些是可以發展出特色化的產業,要透過產業轉型這種模式,才能有利潤,不能一直維持在原有產業的競爭,該外 移或退出企業的產業,就該放手,否則劣質企業造成不良就業環境風氣,持續逼國內頂尖人才出走。

 

曾經,台灣有許多優秀的企業和人才,台灣企業競爭力強,營運利潤高,高薪吸引人才,人才發揮專長,讓公司營運越來越好,讓台灣職場和企業彼此維持藍色外圍的循環趨勢, 但2002年以後,十多年來的保守思維和停滯不前的薪資,讓這些優秀的人才都外移了,加上中國與亞洲國家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人才磁吸力,讓整個人才外移的 速度不斷加劇。先是金融業人才往中國發展,後來廣告人才、公關人才、行銷人才、財會人才、管理人才、業務人才也一個一個的往這些國家去,支撐到最後的科技 人才,也在科技業毛利微薄、發展衰退的情況下,人才也逐漸的被其他國家挖走,前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奇美電人才被挖去大陸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整個社會欣賞技術價值的老闆太少,為了提高營業利潤和向投資人交代,壓低員工薪資是最快的cost down方法,於是乎公司的優秀員工逐漸出走、劣幣換良幣,淘汰到最後成剩下只想依附在大公司裡領薪水的普通職員與走不開的員工,員工不想努力求突破,產品無法吸引國內外買家與消費者與購買,企業利潤逐漸下滑,企業和職場的循環進入了內層紅色的循環趨勢, 整個社會變得無成長動力,投資者不再冒險,反而進入基本民生產業套利,如房地產炒作,炒房、炒地皮是短期內獲利的最快方式,走不開的人才不再想創新與創 業,反而將聰明才智投入炒房炒地皮中,進一步使得房租和廠房租金直接或間接墊高商品的生產成本,商品價格無法在銷售市場具備競爭力,營運不佳,最終導致低 薪惡性競爭市場。

所以根本問題是,台灣製造業得轉型,轉型後產生的利潤夠高,才能再度推動整個循環運轉,但沒有高薪吸引人才,也不容易轉型,每個環節都相輔相成,眼下需要靠政府去教育這些老闆們改造頭腦思考,具體的告訴他們如何吸引人才、建立制度,開源先於節流,讓企業主知道,先思考成本增加可能帶來的開創與獲利,而不是直接亂砍成本,先用高薪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然後才有機會開創利潤與績效, 而不是節流先於開源,為了節省成本,先跟人才斤斤計較薪資,結果企業發展停滯,與其斤斤計較去雇用三百個臭皮匠,不如好好用三百個臭皮匠的薪資去雇用一個 諸葛亮,有頂尖的菁英,才有機會帶動創新跟發展;雇用一個諸葛亮,自然就能創造出可以雇用三百、甚至一千個臭皮匠的獲利,但雇用三百個臭皮匠,卻不一定能 創造出三百個臭皮匠的薪資,甚至可能是用減低臭皮匠薪資的方式來開出微薄的利潤空間。這種對獲利思維方式的改變,才是台灣政府跟企業首要課題。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這是個現實的社會,感情不能當飯吃,貧窮夫妻百事哀。不要相信電影裡的故事情節,那只是個供許多陌生人喧囂情感的場所。只有不理智和不現實的人才相信

 

  2,給自己定目標,一年,兩年,五年,也許你出生不如別人好,通過努力,往往可以改變70%的命運。破罐子破摔只能和懦弱做朋友。

 

  3,朋友請你吃飯,不要覺得理所當然,請禮尚往來,否則你的名聲會越來越差。

 

  4,好朋友裡面,一定要培養出一個知己,不要以為你有多麼八面玲瓏,到處是朋友,最後真心對你的,只有一個,相信我。

 

  5,不要相信算卦星座命理,那是哄小朋友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坐在家裡等什麼房子,車子,還不如睡一覺做個好夢。

 

  6,不喜歡的人少接觸,但別在背後說壞話,說是非之人,必定是是非之人,謹記,禍從口出。

 

  7,少玩遊戲,這不是韓國,你打不出房子車子還有資本。可以有愛好,但要把握尺度,少玩農場,牧場,鬥地主等一些高度吸引人思想的晉級遊戲,也許你的級別很高,但不代表你有多麼成功,反而會影響和佔據你成功的時間。

 

  8,是人都有惰性,這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我們後天可以改變這種惰性,因為有很多人正在改變。對於某種事物或是生意不要等別人做到了,我才想到。不要等別人已經賺到錢了,我才想去做。沒有人相信的是市場和機遇,大家都相信的叫做膨脹。

 

  9,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夜深人靜,問問自己,將來的打算,並朝著那個方向去實現。而不是無所事事和做一些無謂的事。

 

  10,出路出路,走出去了,總是會有路的。困難苦難,困在家裡就是難。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前的台灣,念書條件好的人,大量出國,即是「人員外流」時代,沒有出國念書條件的凡夫俗子留在台灣打拚,反而把台灣打拚成亞洲四小龍之首。那個時代,不是人才的人們表現良好,促成經濟與社會政治進步。也沒有人會說台灣沒人才。

     但到了近年,一堆在外國念過書的人回來當大官,他們把台灣的經濟局面搞得日益不堪,台灣的就業機會與就業條件日益惡化,於是稍微有點本領和懂得洋文的,就往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跑。以前是大學生為主的「人員外流」,現在則是有生產力人群的「就業外流」。於是忽然之間,人才問題成了台灣的時髦問題。在各種人才問題的論說裡,有一種說法甚至隱含的認為台灣年輕的一輩都缺乏了國際競爭力,都不是人才。

     在近代「似科學」裡,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謬說,所謂的「人才論」裡,就充滿了值得懷疑的謬說。「人才論」裡經常倒果為因,將成功的人認為就是人才,不成功的就不是人才。但一個人成功與否,有太多不確定的條件。才能只是條件之一,而且並不一定是最主要的條件,他的生命機遇,存在的條件,偶然的幸運等反而可能佔了更大的比重。《財星》雜誌資深編輯柯爾文(Geoff Colvin)在《才能被高估》一書中即指出,才能不是讓人傑出的條件,許多很傑出的運動員、音樂表演者、成功的經理人,就不是只靠才幹。

     人才所發揮的作用要看其國家的實力,美國為第一大國,它掌握了人才的定義權。美國為了國家及經濟的需要而決定甚麼是人才,甚麼不是人才。這意謂了每個國家除了大國的定義外,也應有自主的定義。但近年的台灣,早已沒有了自己定義人才的能力,只跟著大國跑,這也造成了台灣自認沒有人才的怪現象。

     一個國家真正重要的,乃是提升國力,創造出讓國民能滿足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環境,當每個國民都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家就都可自我發揮,人人都是人才。但今天的台灣,卻國力日衰,當國民尤其是年輕的國民,已愈來愈覺得天生我才必無用,台灣當然成了舉國無人才的國度。這時,國家真正該檢討的是,這種情況是怎麼造成的?以前的台灣,許多念不好書,不能出國的非人才,還能在自己的家園努力,讓中華民國在亞洲領先群國,為甚麼到了今天會出現自認舉國皆無人才的困境。

     因此,請恕我講句冒犯的話,今天台灣每下愈況,最大的關鍵,乃是台灣的政治領袖都不是人才。當政治領袖都不是人才,才會把整個國家搞得百孔千瘡,每下愈況。人家韓國、新加坡蓽路藍縷一路走來,早已國勢蒸蒸日上,相對而言,台灣卻成了韓星眼中的後進國,有一點技術性的人力都往中國大陸及星韓港移出。這些人才在台灣找不到像樣的工作機會,不走才是傻瓜。台灣人才問題的關鍵是,台灣為甚麼成了驅逐自己的人才的社會?

     今天台灣人才問題已極嚴重。這不是花一些大錢,找幾個外國人來領高薪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如果台灣持續有在進步,國民的薪資所得有在提升,今天的台灣應說是在向中國大陸及星港挖角的地方。正是因為台灣不進反退,台灣的中高技術人力才拚命向外移出。技術人力的移出是中產市民用腳在投票。這種情況當然代表了不是人才的政治已成了台灣最大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當政者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國民人人都是人才,政府的責任就是要讓每個國民都能將自己的人生做最好的發揮。而一個沒有人才的政府,剝奪了國民發揮自己人生目標的機會,使得大家只得去當「現代的出外人」。因此在這個「人才論」很時髦的時刻,當有人認為台灣年輕人無人才時,我卻認為台灣大的問題是領導無人才!(作者為文化評論者)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章提供/新新聞
林益世案還有兩個國民黨高層介入 陳啟祥燒到吳敦義?陳啟祥一把火燒垮了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賄款水裡來火裡去的劇情高潮迭起,國民黨誠信潰堤,馬總統忙著震驚、心痛,廉政會只顧開無效 會議滅火,特偵組想查案外案卻連往哪找證據都無頭緒……終於有高人看不下去,讓名嘴在電視上縱火,這把火燒向比林益世更大咖的國民黨高層人士,頭一個著火 的就是副總統吳敦義!究竟陳啟祥還願意爆出多少料?這齣五鬼搬運的貪汙大戲到底還有多少主角沒現身?台灣人民從震怒到忿忿不平到戲謔揶揄014,馬總統和 陳冲內閣不斷下墜的滿意度何時才能停損?


地勇陳啟祥一把火燒垮了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如今這把火已燒向副總統吳敦義!林益世案所衍生的國民黨黨政高層人士介入中鋼爐渣政商醜聞,傳聞中被指涉的 對象有兩個,一個是引介陳啟祥去找林益世的黨政高層;另一個則是幫其他業者圍事中鋼多年的黨政高層,而不管是哪個高層,在馬政府內的分量都遠高於林益世。

不過,資深政治新聞評論員胡忠信九日在年代電視《新聞追追追》節目爆料,地勇負責人陳啟祥是由「某國民黨政高層X先生」介紹下,才會找上林益世。外界認為,胡忠信指的就是副總統吳敦義。

有高人看不過去 歡迎政客對號入座
本刊聯繫胡忠信,他不透露自己看過何種資料或「文件」。僅表示,「林益世案不是藍綠問題,這背後有高人看不過去,信得過我,我只是預警機、前導車,先把關鍵點出來。」

胡忠信當時在節目中爆料,有「文件」顯示,某黨政高層涉及林益世案,當初陳啟祥一開始曾先求告某位黨政高層「X先生」,該黨政高層對陳啟祥說,「益世是我在南部的大樁腳,你們找他就好,他會解決!」

「立委或市議員夠力嗎?行政官僚和黨政高層才夠力,中鋼、中聯和高雄市環保局才會買帳,」胡忠信強調並提醒,林益世案不是非典型的高階文官貪汙案。同時他 還說行政院正秘密調查兩年前簽發的公文,就是不願直接點名指涉的黨政高層為何人,強調自己所言「有所本」,歡迎政客對號入座。

據暸解,陳啟祥在民進黨執政時代,為爭取中鋼脫硫渣鐵和中聯爐渣原料,曾前後請託南部兩位民進黨立委,這兩位立委後來卸任或落選,而其中一位的人馬現在擔任高雄市議員,並在高雄市議會扮演要色。

據瞭解,國民黨○八年執政後,陳啟祥第一時間找到無黨籍立委,談到最後是不歡而散,這樁開價二千萬的交易沒成;隨後又找上南部國民黨立委,但該立委對中鋼公司並不孰悉,沒能耐吃下這個案子。幾經周旋,才經人引介,找上林益世。

下一顆「未爆彈」 也是秘書長層級人士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大早,我家對面的小學門口,擠滿了送小孩上學的人與車,蔚為奇觀。有幾個家長與小孩,我常見到,已然眼熟了。孩子們一波波進校後,大人逐漸的離開,有的趕著去上班。而這些小孩,放了學,有的再進安親班,有的還補些英文。等他們長到了十多歲,在炎熱的台灣夏天,懂得買些五十嵐或清心福全的冰茶,知道在最快時間趕緊消暑之重要。到了二十多歲,懂得逛逛夜市,吃些過癮的炸雞排,吃蔥油餅或水煎包還要抹辣椒醬,知道濃鹹口味有麻醉口舌之功效,也藉此消解功課繁重與社會或家庭加諸自己重擔的煩悶。

這些孩子,學校畢業後開始找工作。有些任公職,有些到銀行,有些進入私人企業。也有的自己開業,不管是餐廳,是咖啡館,是服飾店,或是牙醫診所。

上班到了中午,大夥分頭找自己的午餐,有的吃家中帶來的便當,這已是最好的午飯;有的買外頭的便當。有的吃一碗麵,燙一碟青菜。有的吃漢堡。有的不怎麼吃得下正餐,索性吃一碗蚵仔麵線。也有的,三五個人,一邊像是繼續原先的開會,一邊也喝杯咖啡吃塊蛋糕趁機抽根菸什麼的,便在路口的85度C坐了下來。

當他們一個月一個月領了薪水,不久考慮要不要買房子,這便是有時報上的房地產廣告突然多了起來的原因,而太多的奇形異狀樣品屋便在城鎮各處蹦了出來,也於是每隔八年十年,突然在城市的周邊發現大樓蓋滿了山坡。

到了周末,上班的人可以娛樂了。有些家庭發展出逛「好事多」,既可以手挑挑、眼看看,算是增廣眼界,也能添些家中用品,於是這樣的賣場擠滿了人。確實,城市太擁擠了,許多人寄情於山林,「民宿」便這麼幾百家幾千家的開在台灣各處原本人跡罕至的山野裡了。

有些人不過上上班、賺錢買房子,竟已弄到身心俱疲,在不甚老邁的中年已罹患了重病如腫瘤什麼的。看一眼諸多大醫院等待看病的人潮,便讓人感嘆生活之不易。有的人感到了人生多苦,只好一心依歸宗教,或是常走寺廟,或是常參與道場。甚而有運道不佳者,常遭遇上所謂神棍,弄得人財兩失。他們說,宗教之盛行,但看電視頻道有好多台可知。

生命之無常,與身心之脆弱,也顯現多家傳銷公司所販售之健康保養食品可知。

有些年輕人,只不過想擁有自己喜歡的手機、擁有自己埋頭手機裡他日日夜夜原本熟悉的要收要發的信息與心聲吐露之自由、以及擁有他想要親近的女同學之主導權,結果竟然在對方拒絕下做出了他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的狠毒舉動,殺了人。有的人,自己的心思與外在處境總是格格不入,心灰意冷,跳樓了,燒炭了。

人人從小被教育一步步向有利的路上走,上學、補習、考試、出國深造、擔任高位階……便大夥成形了太多教人努力求好坑的模式,早非一朝一夕可以看出其弊端之深沉矣。於是有的人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待了多年,覺得錢再怎麼也只能這麼多,實心有未甘,終於在某些不尋常的時刻,找到了可令自己一夕之間增加更多財富之機,如何可失,此種時候,便成了新聞大篇幅報導的所謂貪汙情節。

臆,在台灣,做人確實不易。但若能看得清事物的本相,看得透人生的幾縷原委,看得淡過日子的難度,則萬事其實一點也不複雜。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利用空檔整理房子,突然翻到一張泛黃的紙片,
那是二十幾年前,助教發下來的通知單。
那一年,我們竟然看不起郭台銘‧‧‧
二十多年前還就讀台灣大學機械研究所時,
系上舉辦了許多場研討會,有一次,
請來了當時仍名不經傳的鴻海老板郭台銘。

連接器?電腦的周邊零組件罷了,那是什麼低階技能啊!
郭台銘,只有海專學歷能教台大學生?
黑手出身到工專去演講比較貼切吧‧‧‧

那一年,我們竟看不起郭台銘,
郭台銘曾經在第一次被請來系上演講,
偌大講堂不過十來人,過半還是師長。
實在太失禮,系上第二次請郭台銘再來時,
所長發下通牒,要求所有研究生都要到,所長要點名。

如果真有料,還需要點名嗎?同學們個個心裡嘀咕。
恰好對比的是,在郭台銘來台大演講之前,
系上也安排了當時有「台灣之光」稱譽之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管當然知道什麼是社交媒體。畢竟,若把Facebook看成一個網絡國家,那麼它的人口僅次於中國和印度。高管還可能了解社交媒體如此強大的原因——能 夠放大口碑效應。但談到如何駕馭社交媒體影響力,他們就顯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儘管企業紛紛積極開設官方Twitter和Facebook,但真 正了解社交媒體究竟是如何與消費者互動,並藉此拓展產品和品牌認知度、提升銷售和盈利、激發顧客忠誠度的企業卻是少之又少。

為什麼對許多高管(尤其是非營銷部門的高管)而言,社交媒體仍然一團迷霧?我們認為有兩個相互關聯的原因。首先,源自社交媒體的朦朧本性,儘管誰都知道消 費者越來越喜歡在線討論產品和品牌、尋求相關建議,並互相提供建議,但企業究竟可以在何處及如何影響這些對話卻不清楚。畢竟這些對話橫跨各式各樣、不斷增 加的平台,出現在多元且分散的群體之間,可能是以極快的速度發生,也可能花好幾個月醞釀。其次,沒有一個適合且統一的指標來衡量其對營銷的影響,因此企業 要把大量資源(不管是財力資源還是人力資源)投在一項收效尚不明確的項目上,實在很難說得過去。

本文我們將逐一解開社交媒體的營銷謎團。我們已經確認了社交媒體的四大功能,即消費者行為的監測、回應、放大和引導,它們足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掌握 社交媒體究竟在何時、何地、如何影響消費者,有助於高管制定的營銷戰略確實把社交媒體融入消費者以及量化出投入產生的回報。

簡而言之,企業領導不能再把社交媒體視為僅由營銷或公關部經營的次要活動。社交媒體絕非變相的付費營銷,它需要很多支持來經營:一套協助首席執行官和其他 高層主管評估社交媒體投資的清晰框架;一項建設基礎設施的支持計劃,以及一套績效管理系統幫助企業靈活管理社交媒體。擁有這三項要素的企業能夠創造出新的 關鍵品牌資產(例如來自消費者發布的內容以及對反饋的洞見),開啟新的互動渠道(例如通過Twitter提供客戶服務、Facebook新聞動態等),並 且藉由員工與顧客或第三方互動的新方式,將品牌嶄新定位。

社交媒體消費者的決策歷程

企業很快就意識到了社交媒體的價值:在我們所訪談的企業中,有39%的企業已把社交媒體作為接觸消費者的首要數字工具,而且在接下來的四年,此比例有望攀升至47%。其增長動力來自知名企業成功運用社交媒體的案例不斷湧現:

創造熱點:在福特以Fiesta車款重新打入美國次緊湊型車市場的18個月之前,推出了Fiesta Movement”大型營銷活動,活動的一大亮點是為100位社交媒體“意見領袖”提供歐洲款Fiesta,請他們完成“任務”,並在各種社交媒體上 記錄駕駛體驗。結果,在Youtube上的相關短片吸引了650萬人次觀賞。福特收到了5萬份索取該車款相關信息的請求,大多數人並非福特用戶。2010 年末Fiesta車款上市,前六天就售出約一萬輛。

以顧客為師: 百事公司(PepsiCo)運用社交網絡展開DEWmocracy促銷活動,收集客戶洞見,由此誕生了Mountain Dew新品種。自2008年以來,該品種銷售量超過3,600萬箱。

瞄準目標顧客:利惠(Levi Strauss)運用社交媒體進行指定門店促銷方案,與400名消費者的在線互動竟吸引了1,600名顧客光臨該門店,足以顯示社交媒體的口碑效應。

然而,失敗的案例更是不計其數。畢竟,知道社交媒體的價值並不等於懂得社交媒體的運作。隨著擁有Facebook、Twitter或在線群組的企業越來越多,我們認為高管層必須思考如何將社交媒體與企業廣泛的營銷使命相結合。

文章標籤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男生不是真的喜歡你不減肥,而是喜歡你愛吃還不肥;
也不是真的喜歡你不化妝,而是喜歡你素顏也好看;
也不是真的喜歡你瘦,而是喜歡你瘦卻有胸;
也不是真喜歡你獨立,而是他忙的時候別煩他。
女孩子,太認真你就輸了。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