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寫日記的習慣,只是斷斷續續的,偶而為之;最認真的一年應該是1997年,那一年去高雄讀大學,發生了很多初體驗~其中的酸甜苦辣,要回想,挺不容易。還好,我有忠實的記錄下來。不過當時年紀小,不知道要寫些什麼?所以現在看來是雜亂無章的文法與句子。不過卻很有參考的價值~年輕時思考的角度果然會隨著年紀而有轉變。檢視過去的自己,很有趣,那臉紅心跳的場景到今日還是讓我回味無窮;有時候卻也很難堪,或許是當時的想法與做錯的事情,到現在還無法釋懷,沒有辦法原諒自己。
不過我倒是很高興自己有用文字將自己的青春足跡刻畫,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做過了什麼。有數位相機之後,可以拍下各種生活的種種,可以重新體驗當時的環境。不過照片再怎麼神通廣大,也無法告訴你,當時你對於那個抱的緊緊的美麗的女孩子的想法,你對於與她的這段感情是否認真,你們床第之間的配合度與感覺。(雖然這可以用DV拍啦~可是願意讓你拍的女孩子有嗎?至少我沒遇過。)能記錄赤裸裸的心情的,只有日記;不過也要你願意依照真實的想法來寫才行囉。(當然還有錄音機啦~不過方便性當然是前者!)
第一次的,發現了關於寫日記的書,當時心中只覺的~嘿!這種題材,有什麼好說的嗎?
這本書,到也沒有寫了什麼使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潛顯的文字+重複的主題=1小時閱讀完畢。
不過他給了我幾個新的觀念:
1.寫日記是要包含生活上的各種事情,而不是單一主題。是的,我以前寫日記就是只著重一件事情,然後寫了太多,其他發生的,沒寫。或者只是輕輕帶過。
2.用電腦寫日記,可以對照每一年的今天的你的想法。光是這個部份,就讓我躍躍欲試。我想我迷戀於統計學的嗜好,可以再次的在日記上面發揮了。(真無聊~哈)
這是本中肯的書,如果你沒有寫日記的習慣,不覺得寫日記有什麼好處。它會一一跟你說明,像是一個鄰家大哥哥一樣,對你諄諄教誨;並引經據典的告訴你,寫日記可以對於人生有什麼幫助。
不過,這些我好像不是那麼需要~~奄早就在寫了嘛!!!
唉~對於想了解日記的種種的朋友啊~可以買來瞧瞧。我啊~早知道白看就好囉....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去年我沉迷於一個單字,就是"思考",因感於自己總是靠著天生的快反應來應對、有的時候是混日子(因為反應快所以不需要事前準備),所以希望可以培養深入而全面的思考能力弭補這方面的狀況。反應快的人很靈活,可是容易過於隨性,靠直覺做決定,比較不扎實;而重要的決定,有的時候需要慢半拍的結奏去處理,讓資訊消化一下,思考各種方案的優缺點。我想增進這方面的能力。
適時的,這本書就出現在我的眼前了。往往你有想解決的問題一直在你心理,當去逛書籍的時候,你就可以跟能夠給你點建議的書結下緣份。我真希望男女之間也是如此單純,能夠自然而然的相會,有些時候卻不是如此。因為書只能被選;而女孩子不是你想約她就可以如你所願,也要她願意才行。
這本書舉的第一個例子就很有趣,是關於辦公大廈的電梯速度過慢的處理方式,提供的角度有員工方面、廠商、老闆..等等。每個不同角度的人想的都不一樣。員工想的是電梯速度要快,廠商怕麻煩,老闆不想花錢。他告訴你如何把這些人的利益綁在一塊,因為這樣才可能會有解決問題行動。接著又討論到感受的問題,如何降低等電梯的時間呢?放一面鏡子、或佈告欄?讓等候的人可以整理儀容,或者信手塗鴉。最後還創造了一個新契機,把旁邊百貨公司用天橋的方式將兩棟大廈連在一起,辦公大廈可以分散坐電梯的人潮,百貨公司可以增加客源。(怪不得信義計畫區的天橋很多都搭在電梯旁邊了,原來如此)總之。他舉的例子都分析的分常詳細,而且周詳。
再來,作者是電腦工程師,要電腦工作首先就是要定義問題,然後才有辦法運算。他提出一個觀點就是:這到底是誰的問題?你思考一下喔。(哈!開始思考了)由這各觀點就會導出不同的答案了。還有,不要急著幫別人解決問題,當他們自己就可以處理的很好的時候。不只是和問題有利害關係的相關人,必定對問題有較多的了解和感受。如果解決方案是他們自己提出來的,基於自尊心,他們會很關心自己提出的解決方案最後是否奏效。
這本書可以給你很多你想像不到的你的思考上的盲點,我個人覺得頗為受用。看完邏輯能力相信是一定會增加的。大前研一說過,現在是思考力差距化的時代。資訊過於容易取得,也不需要記很多東西,因為網路上都查的到。所以懂得思考的人就會漸漸的勝出。我非常認同他的想法,希望也可以身體力行。
對於思考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思考的技術"或與麥肯錫相關的書籍,都很有參考價值的。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剛出這本書時就發現了,是在公館的誠品書局,因為常看漫畫的關係,常常知道有責編輯的這個工作,這個人往往會出現在漫畫家的短篇或者是類似前言的搞笑篇幅中;就是ㄧ個到處跟漫畫家攪和、玩樂的人。(尤其以”ㄧ代老大”的編輯最扯,都是跟漫畫家去各種特種行業逍遙…)當時翻了這本書,覺得還不錯,挺有內容的,可以想像他對於這個行業有多了解,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不過我後來沒有購買,畢竟是用不太到的,這方面的知識,結果當天書沒有買成,卻花了600元在附近的幻想奇幻世界買了SPAWN,回家後著實讓我感到懊惱~我在幹麻?花不該花的錢,也是買書的選擇比較好吧?
後來買了這本書也是類似的亂花錢的意外:我ㄧ口氣,在這個星期,在博客來買了25本書,剛花了8000元茫然的時候,想起了這段事情,一不做二不休,也下了訂單買下本書。對於花費的透支,我…雖然感到厭煩,但是卻有不買不快的感受;無法清楚的解釋自己心裡的運作狀態,但我想真的是中毒了。血液裡的尼古丁含量過低的人,會想來根菸,哈ㄧ下。我對於書的狀態,是ㄧ直感到很渴,卻越喝越渴,雖然有一個驚天動地的閱讀計劃支撐著我的花費,不過卻也買了太多不相干的書籍…我想~我大概病了,關於買書的病態心理狀態,再去買書來研究吧。啊哈!!!
在寫這篇閱讀日誌的期間,又買了兩本書,更新增的3本書在購物車清單裏。依照這樣的進度,終有一天可以挑戰世界閱讀紀錄的,據不可靠消息~現在的世界紀錄是ㄧ年看800多本書,我現在已經在世界水準的一半了。附註ㄧ提。齋藤美奈子統計過,抽出時間讀書的人,只佔總人口數的11%;ㄧ天平均的讀書時間只有9分鐘,在家裡會讀書的人不到5%,讀書人是少數民族,是寂寞的。
好吧~說了一堆廢話後,該來談談這本”編輯力”了。雖然我的閱讀日誌是以廢話為主體的,不過不聊點書本內容是談不下去的。
這本書,總得來說,使我對於書本的價值觀感貶值。因為我終於有些許的了解了,書本出版的模式,還有書是怎麼決定可以出版,以及怎麼樣的書是可以被讀者讀來覺得有趣而且又有內容的。
也就是說,其實你在書本裡面讀到的,關於穿插的小故事,關於書腰、還有深入淺出的章節設計…等等。都是種商業行為的延伸。作者開宗明義就說「只要做出好書就必定有讀者的」信念,在現實已經沒有那麼簡單,整個環境正朝著「單靠志向與熱情還不夠」的趨勢推移。(日本人說話就是這麼模糊的婉轉,我來寫的話就是:「只要做出好書就必定有讀者的」信念,在現實已經沒有啥狗屁用處,整個市場正朝著「要靠行銷與商業行為的基準設定」才有辦法騙到錢的方向生存。我是ㄧ個比較直接的人,所以他的寫法我看的很辛苦。)
當然,我們不能抹煞很多好書裡面是可以使你獲得很棒的資訊與學習經驗的。可是作者有一個論點是,會寫書又有真材實料的人越來越少。現今的暢銷書,是能賣的企畫主導,而企畫的價值由:1.有沒有意義(影響力)。2.實現的可能性。3.利潤、銷路有多少。妄想與企劃只有ㄧ紙之隔,若能實現妄想就是很好的企劃。然後最讓我不滿的,是企畫的時候要找誰寫就已經決定,等企劃開始執行時再去找作者,請他們動筆。怪不得很多亂七八糟的文學人士寫了不少亂七八糟的理財著作。是因為流行,加上塑造出這些文人也會理財的形象,再吸引作者廣大的基礎讀者群消費。(還好,我從不買這些人的書,要教我賺錢,請先證明自己的經濟能力好嗎!)。
還有一定有讀者的10大分類,只要是這10大類。必定有讀者,一樣的主題找不同的做作家來寫就會有不同的消費者。
1. 解讀時代的企劃。SARS、911事件…
2. 滿足潛在慾望的企劃:理財、成功、情色…。
3. 基礎知識:英文、料理、詩句…。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海人
、 信客、 風雨天ㄧ閣、 三十年的重量
這是在火車上認識的ㄧ各女孩子推薦我的~
(當時我也在看書"富爸爸銷售狗"~正知道自己是彼特犬的時候)
他是ㄧ個很有才華的女孩子。
本來是ㄧ個逃學的不愛讀書的學生,最後卻立志當各好老師。(有意思)
當時他正在準備圖文並茂的履歷~我很好奇這是要幹麻的,就聊了起來。
並邀她參加我的讀書會~留了電話。
後來他被朋友潑冷水,說我不懷好意才說喜歡看書要靠近她。
還好後來她相信了我的行為的種種,我們才有繼續連絡下去。
(陌生男人也是有好的吧?哈)
當初要買這本書,因年代久遠。購買不易,還是她從桃園寄上來給我的。
我們常互相推薦好書,這樣相同的興趣與古早的往來。實在是少有。
我在慢慢跟大家說喔~~
謝謝你~藍妹妹~因為你才與余秋雨大師相遇喔~~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