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onda機車之前授權讓三陽機車及光陽機車製造很多型的機車。其中光陽機車根本甚至就是拿Honda當品牌。
然而台灣的車子,已經發展到很多自製能力的提升,後來三陽最先改自有品牌的推出成效也不錯,Sangyang=>SYM,而光陽也變成了KYMCO,都有一定的知名度。
只是機車三陽和光陽做出來的車型已經和原廠Honda的型差很多,也就不宜再掛Honda的品牌了。(再掛人家也還是知道你是台灣做的,幹麼多此一舉,還再付『版權費』給別人?
但是他們的引擎技術都是來自Honda。

to 真奇怪:
其實以前就『已經』使用Honda品牌,但是,市場已經三分天下,光陽和三陽都持有Honda技術,但不想掛Honda品牌,因為他們已經有三分天下,就算改掛回Honda也無濟於增加市場佔有率,又何必浪費成本去買品牌授權?
至於Honda也不必再浪費時間去打一個已經市場是三分天下的小市場,並且其中之二早就已經是Honda的產品了,又何必這麼執著非掛Honda品牌?

企業經營市場主要考量,主要是市佔率和利潤為主,對於三陽和光陽來說,用自己的品牌比較有利潤,所以不可能走回頭路,回掛Honda;而對Honda來說,如果自己重新找一家來投資生產,競爭力不見得比山葉、光陽、三陽好,而且就算是口碑好,市場總值並不值得去投資,因為市場在三分天下情況下,其他鈴木和別的品牌都快撐不下去,再多擠一個Honda只是徒增打擊信心而已,反不如堅持『日本原廠』的品牌和製造,反而比較有利潤和有市場的可觀性。
然而就實際的情況而言,Honda本來就『已經』佔有市場2/3了,何必又為了一個名字的問題,在弄死自己?
此外市場區隔來說: Honda本來就不看好150以下的市場,這種技術算是低級的產品,對於Honda是沒什麼利潤可圖,反而在250以上的市場,重車族這塊是有寡佔的機會,我個人是覺得Honda和台灣的代表並不是白痴,他們早就精算過這種行銷成功的機會。
再者,就日本的本國而言,大部份人都不使用機車,他們根本就不可能去開發150CC以下的小機車,又何來『新車』授權給台灣製造。只有一部份人在使用『重車』,這種小眾市場,對日本才勉強有點市場,對台灣量不大,不如先用進口再說。
世界上使用機車比較多的國家,就中國、台灣、越南、泰國等等,這些150以下的車子是比較多。但是只有台灣的所得較高,其他國家都是落後地區,車子並不能賣太貴,又何必去掛Honda賤價給落後國家去打壞市場行情?
RE:目前還有沒有關係(sym和kymco)& Honda
在表面上是沒什麼關係,因為Sym和Kymco目前都能自己設計引擎和車殼了,Honda幾乎是插不上什麼手腳。但是有一些東西是Honda的專利,他們仍然必須支持一定權利金給Honda。然而這些是有期限的。
但是像機車這種科技等級比較低的東西,他們如果不想支付Honda專利的權利金,自己也可以拿一些已經過期的技術,避開一些受到限制的重新設計就可以了。
對於Honda來說,這些已經都太微不足道了。雖然Honda實質上已經拿不到什麼好處,但是在使用的車主心中, Honda技術是他們肯定的。(大家都知道三陽和光陽根本核心技術就是Honda)
而對於150以下的市場,Honda也就不需要去特別浪費時間去打那種沒什麼格調的價格戰。而且Honda的確也沒有真正新的技術在150以下的產品。所以真正在打大陸市場,會被三陽和光陽反過來回打自己,因為過去Honda已經合法授權給他們了,但是Honda自己又沒有新技術在這種落後市場,而那些的技術大部份都是『過期』的專利,被打是等於啞吧吃黃蓮一樣,你已經過去向那兩家收過十幾廿幾年的錢了,怎麼可能又要人家退出呢?
而另一種思考:其實Honda在150市場由於已經幾乎沒什麼新技術,反觀三陽和光陽都是為了自己生存,不斷更新,這點競爭力就強過了Honda了。而要不要掛回Honda這兩家好不容易擺脫被Honda控制的陰影,又何需自綁手腳? 對於Honda市場早就被吃死了,又何必『賤價』形象呢?
但是由於Honda已經在台灣另設分公司並且直接設廠,目前是先考慮汽車市場,所以未來會不會走製造機車,至少要等汽車賺到錢再說。Honda非常曉得台灣有很多Honda迷,但是汽車族畢竟和機車族不一樣啊。會騎Honda機車的人士,未必未來會買Honda汽車,但是他們可能是潛在客戶。然而就實體而言不論三陽或光陽的核心技術都是來自Honda,如果他們對這兩家滿意,未來應該是可能仍會選用Honda汽車,而不太可能是現代汽車。(畢竟製造和核心技術是兩碼子事)

to: 真奇怪
機車本身在150CC以下的最核心部份就是引擎。其他所有的零佩件,國內全部都能自製,甚至你可以去查一下,搞不好日本都還是向台灣進口這些零佩件。那麼既然最重要的引擎,Honda過去授權的技術都已經『過期』了,就算再怎樣『創新』,它的99.99%知識都已經被學去了,你再怎樣變,機車引擎的變化實在沒什麼太多,最主要的部份是合金的材料配方,它才是保證引擎耐用的主要基礎。這個技術又已經被台灣人掌握了99.99%(我是指機車)的know how。更何況所謂Yamaha它是在台灣設分公司,台鈴也是分公司,(都是中日合資,日本總社出錢開的公司)掛自己品牌是很正常的。它們兩個不是『授權製造』。他的150以下,幾乎都是都是台灣設計,不再是日本設計的東西。
你想一想這個市場的2/3早就是用Honda的技術,你就算是用『新』引擎,你的技術也是幾乎80%以上是一模一樣的,再加上所外『其他零件』根本都是台灣人在做的,有必要再去自己砸自己的招牌--反被徒弟打敗?
現在台灣本田就算是有打算,但是汽車市場還沒救活,沒時間理機車。就算有,也是以超大型機車為主。

to 真奇怪:
你這5分還真難賺。Toyota汽車在美國的銷量很好,在日本也是第一名。沒錯,以性能著稱Honda並不會遜色,在美國一樣賣得很好。錯就錯在早期Honda不論是汽車和機車都是用授權製造的方法進入台灣市場。他們當初太小看台灣市場潛力,不想花大錢投資在台灣。而Toyota汽車本來最早和福特也有合作生產,但是由於美商的福特私心比較重,堅持用福特品牌,國人在不喜歡美國品牌的影響下,銷路並不是很好。
國人在市場的偏好是日系車優於歐美車,只要掛上日本品牌,就算知道它是台製品,也是為之著迷。Toyota的服務也是非常令人感到很體貼,這是Toyota的成功。在Toyota進入國內的時間應該有廿幾年了,它一開始的時候也是不太敢,深怕砸掉Toyota的招牌,先以進口的車子試銷,結果大賣振奮,才敢挺進國產化,(我記憶裏國產化早就超過15年了)
反觀Honda本來市場是不差的,但是日系品牌一再出現,裕隆改掛日產品牌,中華汽車也直接用三菱,種種夾殺之下,而三陽的業績一再退步。而福特受到『美國』品牌的拖累,業績不再輝煌。之後,為了想扳回一些,又找福特子公司馬自達來應戰,結果一試效果不錯,足見國人哈日情節。
然而機車市場,三分天下早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三分之二都已經使用了Honda的原廠技術,業經卅幾年的技術,台灣的三陽和光陽早就自成一格。
市場的確是會認同Honda的人居多沒錯,但是機車市場的利潤和指標對於Honda來說並沒那麼重要。台灣Honda當務之急是先搶回汽車市場的前五大,畢竟這個市場比機車來得有意義且更有價值。
你現在問為什麼不會有人生產Honda,因為決定權在Honda手中,他們決定不再授權,就表示未來是不排除自己生產的意思。只是現在市場三分天下了,而且都非常穩固,很難再有什麼改變。就連台鈴都快撐不下去了,Honda還是寧可暫時不做這種打算。要買,請買進口車吧...。
更何況,我還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由於加入WTO的關係,未來你可能可買到非常便宜的日本原裝進口的Honda的機車,那時,你覺得還需要再到台灣設廠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