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面對失靈的年代
作者/保羅.克魯曼
出版社/時報文化
文/clairefishwang

對於經濟議題的討論,在幾年前看過《M型社會》,去年也讀了《後美國世界》,然後接下來的會是什麼呢?

就像許多對經濟有觀察的人感受的一樣,大抵從去年之後所有的變化來的廣泛外,更是教人難以適從地快速!然而在漸漸從危機的驚惶中恢復過來的我們,有什麼能夠應對目前問題的可行方式?如此的大哉問!我們又可以向誰提問呢?

要嘗試回答這些問題以前,或許可以學學克魯曼的做法“從這個世界表面上看起來的樣子談起”。首先,《面對失靈的年代》這本書會喚醒我們的記憶!

本書前半部的源起雖是從十多年前的亞洲開始,到南美(現今所謂的新興國家),從這些地方的視角看危機的發生和影響的層面,像是當時深陷衰退的日本是該做如何的理解?看到此處,並對應到林毅夫所提到目前世界經濟衰退的結論,兩位是不謀而合的,不管是在金融危機發生的十年前還是十年後。

許多人對克魯曼的印象多是對美國的金融,和政府的批評較為熟知。在書中的後半所談的,去年因金融海嘯而起導致政府應對如此危機的進退失據。然這些事 件的片斷讀者或多少都有聽聞,而伴隨來的對經濟情況的擔憂,更早已超過了對金融問題的厭惡!只是有更多的人對因應的做法莫衷一是,然而克魯曼對於經濟衰退 衍生問題的思考,這也是個人覺得其中寫的最好的一章。或許褪去了情緒的言詞,才能讓人感受到做為一個經濟學家殷殷的期盼。

內容簡介

金融海嘯真的是百年一遇的大災難嗎?
歷史 其實不斷在重演

1930年代,美國接二連三發生銀行擠兌風波,拖累全球陷入經濟大蕭條,失業率高達25%
1990年代,日本經濟在經過10年的不景氣後,陷入流動性陷阱
墨西哥的「龍舌蘭酒危機」,禍延阿根廷,造成一年3000%的超級通膨
1997年,泰銖急劇貶值,引發外資大舉逃離亞洲,各國金融、股市一夕崩潰

2008年,肇因於美國房市泡沫的全球金融海嘯,其實並非前所未見,而是之前我們見過的所有危機,都在同一時間,擠在一起出現。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因應從美國延燒全球的百年金融海嘯,特地重編1999年舊作《失靈的年代》,加入3章全新內容,並專章討論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的功過。此書初版時,克魯曼早已預見「蕭條經濟」將捲土重來,如今十年後回頭看,克魯曼精準的經濟觀察令人驚嘆。

克魯曼認為,現今我們面對的是「蕭條經濟」問題,必須透過銀行增資、解凍信用市場,再輔以公共支出,創造充分需求,靠著老牌優良的「需求面經濟學」,便能解決當前棘手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