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貨幣的國際化有好處,也有壞處。就如美元, 匯率完全由國際市場決定,會受到其他國家匯率政策影響。 美國政府不能干預,如果干預,就會天下大亂。這一點, 中國可能就不願意,現在也不能這樣做, 因為中國經濟靠貿易比重高,匯率波動太大,或受國外影響, 都會受不了。

日圓國際化的經驗就是如此。日本經濟力量強,但因為是靠貿易, 有大量出超,所以國際市場上的日圓不夠,需要更多日圓, 只能跟日本買,限制日圓進一步國際化。如果要讓日圓使用量更大, 就要像美國一樣變成貿易逆差國,而且會喪失匯率自主權, 日本不想這麼做。

台灣匯率調控難度增加

同樣的道理,從貨幣供給面來看, 中國不太可能只為了讓人民幣成為通用貨幣,變成貿易逆差國。

人民幣國際化,台灣要注意的,是人民幣未來會不會和美元脫鉤。 現在人民幣匯率釘住美元,所以人民幣地位提高對台灣沒有影響。 就像現在歐元地位很高,對台灣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影響。

唯一會有實質影響的,就是人民幣匯率和美元脫鉤,自由浮動。

對台灣來說,就是又多了一個主要貨幣匯率在浮動。例如,日圓貶值 ,如果台幣不跟著貶,台灣出口競爭力就會受影響。 如果台幣跟著貶,台灣進口物價就會變高,變成兩難。當面對兩個或 更多重要貨幣匯率在波動,夾在中間的國家就會很為難。 每次日圓匯率波動,都對台灣帶來困擾。

現在人民幣基本上釘住美元,我們不必煩惱人民幣匯率, 當人民幣不釘美元了,台灣的麻煩就會比較大。 以大陸這麼大的製造業產能來看, 對台灣的出口競爭力會是很大的挑戰。最近韓圜一直貶值, 政府事先沒有意識到嚴重性,結果台灣的DRAM產業就被幹掉了。

增加兩岸產業鏈運作困難

另外,也會增加兩岸產業鏈運作上的困難度。

現在我們賣零組件到大陸,再從大陸出口成品, 大部份都用美元計價,只要看美元匯率就好了,成本容易計算。 人民幣和美元脫鉤,就變成台灣賣到大陸用一 個匯率,從大陸賣到歐美市場,又是另一個匯率。 匯率的風險大幅增加,台商兩岸分工的運作困難度就會變大。 這是人民幣國際化,台灣最應該要注意的重點。

人民幣愈多,困擾愈多?

現在大陸觀光客愈來愈多,兩岸經貿往來愈頻繁, 台灣的人民幣流量就會變多,但基本上不是問題, 不至於影響實體經濟。不過,如果人民幣愈來愈自由化, 台灣開放銀行業經營人民幣業務,人民幣在台灣流量大增, 就會有偽鈔和洗錢的問題

現在大陸外匯管制, 不論是台商或大陸人都會把資金拿到中國之外調度, 如果這些人民幣都跑到台灣來,就無可避免地會有一些「來路不明」 的資金在台灣交易,造成困擾。

另外,人民幣在台灣流量變大,如果沒有機制讓中國在必要時, 保證會買回過多的人民幣,對台灣銀行業會造成管理風險。所以, 人民幣愈來愈重要,對台灣來說,可能造成的困擾會大於機會。


至於兩岸貿易用人民幣交易,最大的好處就是規避匯率風險。貿易結 算包括報價/簽約,和交割/付款兩方面,都有匯率風險, 都可以用遠期外匯的操作避險,成本不算高。要用什麼貨幣, 廠商可以自己選擇,未來就是多了一個人民幣選項, 對實體經濟不會有太大影響。

人民幣變偉大,最終就是匯率問題。(辜樹仁整理)

大陸《財經》雜誌首席經濟學家 沈明高:人民幣國際化的三個關鍵

四月二日,G20會議首日,二十國達成共識, IMF基金要擴充到一兆美元。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 在IMF的發言權提升,這是可以確定的事情。 但是中國即使提高發言權的比例,與美國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目前,IMF發言權的比例,美國是一七.○九%,日本第二為六. 一三%,德國五.九九%,英國與法國都是四.九%,中國是三. 七二%。即使,明年一月,中國的發言權提高到跟日本相當的六%, 跟美國還有有很大的差距,中國還是居於少數地位。

我認為,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G20會議前一週, 才提出世界需要新構建國際貨幣機制的意見。這表示, 中國並不預期這次會議會產生一個新的體制,主要 目的應該是提供一種思路。美國這次大規模的印鈔票救經濟, 面對美元貶值與通膨的風險,全球的確應該思考其他的辦法, 來穩定全球貨幣機制。

另一個面向來看,中國是要對發達國家的政策施加壓力, 美國在進行量化寬鬆救經濟時,也應該要對國際社會負責任, 考慮日後美元貶值與通膨的後果。

後來,美國總統歐巴馬與歐洲都做了回應,顯然效果是達到了。 歐美在執行量化寬鬆時,幅度與步驟會更小心, 周小川發言的目的就達到了。

中國減持有美元資產,不應被過度誇大。 因為中國會不會減持美元資產,有很多變數。在政府方面, 這牽涉到貿易順差會不會減少,外人投資會不會流出, 如果外匯存底減少,才需要討論要減持那一個幣值的資產。

中國人民增加投資美國

但如果中國依舊依賴外銷,全球經濟復甦,順差繼續擴大, 外匯存底變多,那還是得增持美元資產。還有另一個層面——個人, 中國人民富有起來,也有可能增加美元投資,總的來看, 即使中國政府減持美元資產, 並不代表中國作為一個整體對美國的投資會減少。

去年底開始,人民幣國際化的確有些進展,包括跟韓國、 阿根廷與印尼等國,都簽了人民幣換匯協定, 這對協助人民幣成為貿易結算貨幣會有幫助。以後, 這些國家跟中國買東西,就可以直接用人民幣,避掉匯率風險。

人民幣的國際化還在非常初始的階段,國際化推動的速度, 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有關。譬如:人民幣結算, 之前已經推了多年,為何現在才有進展? 這與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有關。之前,人民幣一路都是升值, 對於人民幣只有買進,不願賣出。

但去年下半以來,人民幣開始有升有貶, 其餘新興國家貨幣對美元也大幅貶值,日圓利差交易的量縮小, 整個市場局面改變,這時候去簽換匯交易比較有可能。

國際化必要的三個關鍵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即使五到十年也只是初步。

人民幣要國際化,第一步,中國經濟總實力必須夠強。 根據IMF的預測,明年中國經濟體規模就會超過日本, 變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雖然與美國差距還是很大, 但今年開始未來五年,中國與美國經濟的增量是相當的, 這一定程度支撐了人民幣。第二步,人民幣何時可以自由兌換,這也連動到第三個關鍵, 就是中國資本帳的開放。

最後,中國需要發展一個有深度的資本市場, 能有足夠的人民幣金融商品,如固定收益類產業, 便於國外投資人購買。只有這些條件都具備了, 人民幣國際化才能變成現實。(陳一姍整理)



George註:外匯存底是甚麼?
外匯存底(Foreign reserve)又稱外匯準備金,依法是由中央銀行保管, 也因此「存底」二字,讓許多人反而誤解, 指台灣經濟剩下多少錢可用。簡單來說,外匯指的是外國的貨幣( 現金、存款、支票、本票、匯票等)與可以兌換成貨幣的有價證券( 公債、國庫券、股票、公司債等),不能直接在國內使用。 國人取得外匯透過銀行結匯後可換成新台幣, 央行收到的外匯就能累積為外匯存底。

另外,新台幣不在國際間流通, 所以國人旅遊或企業的原物料進口都要使用外匯, 外匯存底就是要支應這些需求。更重要的是,央行會保留一定額度的 外匯存底,主要用於緊急時,可穩定和控制匯率, 因應平時國內的外匯需求。為了從事國際間的交易, 國與國之間都必須保有外匯。外匯存底是國際支付工具的通貨, 其貿易順差愈多者,該國所持有的外匯存底愈多, 使國際收支產生更多盈餘。

相關新聞:http://tw.money.yahoo. com/news_article/adbf/d_a_ 090308_3_1dqb7

《小檔案》什麼是外匯存底
時報資訊
( 2009/03/08 09:00 時報資訊 )

工商時報 陳碧芬

一 般人對外匯存底的誤解,它中文裡的「存底」2個字是起因,看 起來幾近為「剩下」、「庫存」,就以為「那就拿出來用啊」。實際 上,它的英文Foreign reserve,直譯為「國際儲備」,用作為國際 支付工具的外國通貨,是正常國家從事國際間交易所必須的,而貿易 順差越多的國家,該國央行所持有的外匯存底就會越多,使得國際收 支產生巨幅盈餘。

截至2月底達2941.87億美元的台灣外匯存底, 實際上是台灣對外輸 出所賺來的,是屬於全體國民所共有,其成份比重有1. 政府持有的黃金、2.政府所持有的可兌換外幣、3. 央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國外資金, 與全體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中的國外資產淨額。

國人對外輸出所賺得的外匯並不能直接在國內使用,因為國內的支 付是使用新臺幣。想動用外匯的人,必須先準備好等值的新臺幣,然 後依照結匯手續來動用,政府機關也不例外。

央 行對於國家外匯存底的保管和運用,是站在「外匯資產與新臺幣 負債必須平衡」的觀念和實際操作上,因為央行每買進1美元,就要 付出新台幣等值的匯率,央行買進美元愈多,也同時增加了愈多的新 台幣負債。數十年來,央行在海外操作外匯存底得宜,近年繳庫盈餘 佔中央政府歲入的比率達10至13%之間。



      有機玉米好選擇
宜堤有機農業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fajang 的頭像
    tfajang

    閱讀、夢、省思 ..Reading、Dreams、Reflections..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