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趨勢大師大前研一]知識碎片時代
--------------------------------------------------------------------------------
知識在21世紀變得很廉價,網路讓資訊的傳遞沒有時差和國界,我們從8歲到18歲所讀的書,都可以濃縮在一片5塊錢的光碟片裡。當你花這麼多時間去背誦知識的碎片時,你真正的價值其實是,面對困難時的獨立思考力[
今年二月三日,美國上市不到六個月的Google市值衝到五百六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八千億元〉,超過通用汽車及美鋁公司(Alcoa)的市值總和。同月份在東京,提供手機上網拍賣服務的DeNA掛牌上市,三十世代的女總裁南場智子創造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億九千萬元〉的市值。
這兩個新掛牌公司,都是新經濟世代拓荒者。他們成功洞悉、切入新時代的需求。被《經濟學人》雜誌評為「五大管理大師」的大前研一說:新經濟這塊看不見的大陸,企業人需要的,就是具有邏輯思考的頭腦迴路。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李吉仁形容,這是一套找出根本要因的方式。
微軟發明視窗軟體、戈巴契夫帶領蘇聯解體後不過二十年,全球化和網路村推促全球經濟產生巨變,新富豪出現。淘兒音樂城一夕被蘋果電腦的iPod打敗,Google和eBay迅速竄起,創造千億元市值。
這是繼發現美洲新大陸五百多年以來,首度出現重要性相當的變革。大前研一認為新經濟面貌尚未成形,因此現在沒有專家。
如何在這個沒有專家的經濟轉折點求生、甚至勝出的方式,這就是你的亂世英雄成功術。摒棄傳統框架,無限擴張身上的感應器,去感受當下流行現象的原因,去善用邏輯思考方式,幫助你看穿表象、洞悉趨勢背後的動力。
過去,大前研一在全球最大的麥肯錫顧問表現優異,一直擔任到麥肯錫公司資深董事職位。」我就是應用根據邏輯思考所產生解決問題的know-how,來面對企業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的所有難題,為企業導出所有的解答。」
從麥肯錫時代到現在,大前研一以經營管理顧問身分處理的案子多達數千件。這本新作集結大前研一每小時收費五萬美金的經驗分享,也是他三十年經營管理顧問的心得。
《商業周刊》特別在大前研一的中文新書上市前飛抵東京,與大前研一面對面細談這個抽象的邏輯概念,以及最重要的三大未來趨勢。以下是專訪內容精彩紀要:
微軟視窗 衍生出新經濟大陸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在這次的新書中,你提到二十一世紀的經濟與以往大不同。這個轉變主要是怎樣引起的?
大前研一答〈以下簡稱答〉:這種變化,這就是一九八五年進入微軟視窗時代後,快速、看不見的經濟大陸就開始出現了;這就像五百多年前發現美洲新大陸一般的重要。這會演變成怎麼樣?得等一到兩個世紀才會看到,我想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會是充滿冒險的探索。
與傳統凱因斯經濟學相比,這就是新經濟,充滿電子訊息〈cyber〉和網路入口〈portal〉的經濟。五年前的知識傳承是按年齡老、中、青的垂直傳承,但現在在網路平台上,是水平式的延伸。他們就連買機票的方式,都和我們以前不同。
所以,你在學校學的,最好都得全部消除、淨空。我不是要混淆別人,說沒有標準答案或程序。但這就是二十一世紀經濟,一個正在改變的形態,很難懂,但你得去挖掘它的真貌。
問:你如何形容這是個怎樣的世界?
答:日文稱呼老師為先生,意思是你比我早出生,但你就知道得比我多嗎?現在,二十一世紀,我的兒子在網路、電腦的使用上比我更厲害,因此我雖然是某方面的老師,但在電腦方面,他就是我的老師。
像我在史丹福〈standford〉大學_,班上十個學生之中,就有七個是網路商務方面的業者,這個部分,我就把他們當諮詢對象。這個景象和以前是大不相同的。現在時代變遷快速,甚至很多人看到了新世代的商機,不及等待學校畢業,就跳進行業裡掌握商機,他們都很成功。這是很多老年人需要知道的。
像現在有個詞彙叫做你Google了沒?這個意思是指有沒有先在網路上研讀或找過資料?這個在一九九八年時,還沒有人知道這叫做什麼。但現在這已經是大家認同的一種說法。
問:可以先舉個新經濟的成功實例嗎?
答:我以前雇用一個女性員工南場智子,她在大學時代時為我工作,我就教她要善用這一套邏輯思考的方式。她就是典型例子。她看到網路上拍賣很熱門,就自己觀察、推敲出利用手機連線拍賣的商機。
她的公司DeNA今年二月份在日本興櫃市場〈Mother's〉掛牌上市,市值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億九千萬元〉。十億日圓市值就這樣子出現,這就是二十一世紀新經濟風貌的特色,只要你能洞悉商機。〈編按:該公司一九九九年三月成立,員工一百二十五人,資本額十八億日幣。屬日本網路內容服務業。〉
好奇心 學會如何思考的鑰匙
問:洞悉,就是你在書中提到的思考邏輯力?這是容易學的嗎?
答:這很容易。我在書中做的一件事,就是叫人暫停片刻,回應我在書中提出的問題,而不是純粹的讀。這是讀者在閱讀之外,可以自行在家不斷自我練習的部分。而且據我了解,這也是這本書在日本熱賣的重要原因之一。
問:你提到這套邏輯思考是你能勝出的主因,相信人們會願意傾其所有來換取你這項核心能耐。若這套方式是易學的,那每個人都能夠學會嗎?
答: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我有很多學生,我也教導他們這種問題解決的方式,他們其中許多人在學成離開後,都自行創業。
我在日本成立的學校,有四千個學員已經畢業,並有六百間公司隨之成立。部分公司甚至在東京證交所掛牌上市。這套方式幫助他們思考得更深入,更能了解產業、商業的本質,以及人類的本質。
所以重點不是你願意花多少錢去獲取這樣的能力,而是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在這個單一事件〈深思〉上。你發展自己的思考邏輯模式有多深入?因此,我的角色是擔任催化劑〈catalyst〉,最後得看學生的資質而定,看他能從中吸收多少?
問:吸收多少跟聰明才智有沒有關係?
答:聰明……我想是跟態度有關。你是否願意學習?你是不是有好奇心?是不是有敏銳而細膩的心智?別人說的話,你是不是一下子就全盤接受?你是否會暫停一分鐘,去思考為什麼?
例如說,為什麼人們要用手機?為什麼要用手機上附的數位相機照相,而不使用真正的數位相機?你該如何去看穿這樣的現象,找出背後的動力?例如,我叫學生去做的其中一件事是,不僅觀察社會的現象,還得找出這個現象背後的趨動力,倒底有沒有基本面的支撐。利用這個來評斷未來這個趨勢是不是會持續或改變。
因此由了解這個現象的訓練來看你有沒有收穫?能不能看穿膚淺的表象,去真正掌握這個現象。所以,我想重要的是,這種對生活的基本態度。
學校 最糟的學習機構
問:這個基本態度在現今生活不彰的原因?
答:學校是最糟的學習機構[因為傳統上,日本的學校或類似的其他地方,都傾向於教育他們自己知道的東西,或者是當局要他們傳授的制式、標準化的內容。這是很糟的,因為人們要學的,是個自行發展的模式和能力。
一個五年級的學生,就很可能對於當局幫他準備的,這種一體適用的制式內容或分類方式,根本就無法吸收,也可能是還沒準備好。
事實上,二十一世紀的學習程序應該就像學習音樂、學習運動般。
一個學小提琴的學生,可以在上專門學校後,再自行找名師指點,而成為天才型小提琴家;而一個有三、四年上網網齡的學生呢,可以因為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斷在網路上找到不同的資訊並成就某些事。但同時,也會有些人在網路上不斷瀏覽不同的色情網站,浪費生命。其實小孩子各自有一套不同的學習方式。
我很反對現行僵化的學習方式,還在沿用上一個世紀流傳下來的僵化課程、僵化制度、僵化機構來教導學生。卻全然不知道二十一世紀的經濟可能已經像南極、北極般的不同了。
問:我要如何知道自己的邏輯有沒有推出對的答案?
渴求對的答案 其實是一種病態
答:依據個人,每個人的答案可能不同。隨著地點、世代、國家會有變化。如果你找到的那個答案適合你的需求,也符合執行能力,那就沒有所謂的」一個難關、一個解決方案;一個問題、一個答案」這種事。
太多人問我」這是不是對的解決方式?」我根本不在乎〈I couldn't care less!〉你只能在完全執行後才知道,但當你不斷練習後,對的機率就會較高。就像台海兩岸的狀態,沒有人知道兩岸間絕對最好的關係該是什麼,對吧?同樣的,生意上也是如此,什麼是最佳的公司與客戶關係?這還得看你公司的能力如何,得到的答案也很不一樣。
所以我認為,你可以有個人意見,我再次重複,你可以用個人意見說」這是個對的解決方式」,但沒有人能說」這是對的答案」。
所以,這很奇怪,當人們被傳統的學者、老師圍繞的時候,總是要知道對的答案,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疾病。
問:這是一個怎樣的邏輯思考?背後有沒有一個核心的要素?
答:如果你能在繪畫、音樂方面擁有洞悉力,就像你能去了解、去洞悉現代經濟的變化,包括了解管理理論一樣,它都跟學習藝術很像,重點在於你有洞悉力。
因為你感受到了管理,因為你感受到了錢,因為你感受到了客戶,你知道他們的基本需求,他們要的是什麼。你得額外擴張你的感應器,來完全了解市場、了解客戶、了解競爭的面向等等。所以我說,二十一世紀,感受比知識更重要。〈sens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知識在二十一世紀變得很廉價。當我們花這麼多的時間去了解、去背誦知識的碎片時,其實全日本八歲到十八歲學生去上課學的這一套制式內容,都可以濃縮在一片五塊錢的光碟片。
更何況現在網路搜尋引擎這麼發達?
所以真正的是,面對困難時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才是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教你去如何解決問題。我並不是教你找到答案,而是教你如何逐步找出解決的方式。我不要給你答案。
演練千遍,思考會融入你的基因
問:那麼,如何評估成效?
答:你是唯一可以產生解答的人。這個答案,可能是好的,如果你同時也具備好的執行力時。呃,因此,我的目的並不是給你」一組套裝的解決方案」,而是建議你去深度思考,去養成習慣。
到你自行演練了一千次,也許兩千次後,它甚至會成為你的基因的一部分,你就會養成一個解決問題的習慣,去對自己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你不會總是對,但我不會去預期說這是對的或錯的,因為你不會知道。也許一千次之中,只會對個兩次或三次,這也沒什麼。
就像你演奏音樂時,你不會覺得自己那是」對的」音樂,不是這樣子的,而是對特定人、特定對象和場合所做出你的詮釋。就是這種詮釋。我甚至不擔心這是不是對的,但那是當下我能做出的最佳方式,以我對環境的詮釋和感受,在TPO〈時間、地方、場合〉三個要素下,所達到的最佳結果。
問:看不見的新經濟,書中你提出了一個觀察網路世代的大前預言。但對未來,能否請你為我們歸納出未來的三個預言?
大前研一 網路世代三大預言
答:我的大前預言是說,未來大家都會變得很像,至少八億人口的行為會很像。因為他們每天上網接收相似的資訊,他們解決問題方式相近,因此未來,文化傳承不會是各國、各民族垂直的傳承,而是跨國的水平式文化。這是第一個觀察到的。
第二個是國際性成功。未來,一個境內、區域性的成功,像是小鎮洗衣店,已經不算成功了,而且這在未來五到十年會持續發生。現在這批隨網路成長的族群,在工作上賺錢後會有更高的消費和購買力,而他們水平式在網路上購買的行為,將讓企業更難避免跨國競爭力。
第三個是政府的力量將式微。企業越加全球化後,個別政府的限制與國力將被限制。
問:第二和第三項預言,可否舉個實例?
答:像美國內衣品牌維多莉亞的秘密,就透過郵寄大量賣向日本市場,創造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一億元〉的商機,而這個品牌根本不用在日本設點或生產。
而以日本郵局為例。日本當局限制所有的企業得用當地郵局服務,傳送廣告或印刷品,但相較於日本當地八十圓的郵寄成本,香港、新加坡有很多公司只需要十二日圓,就可以在海外替客戶郵寄大量的廣告傳單,成本遠低於使用日本境內的郵局。
雖然日本明令禁止,但很多企業還是會鑽這個法令漏洞來做」套利」。政府不高興,但也沒辦法。我覺得,政府就是無法去改變這個全球化、經濟市場的力量。
問:出這本書後,你是否預期或希望達到什麼樣的影響?
答:這是針對二十到四十歲的人,去訓練他們形成深思的習慣,去感受周遭的環境。
未來,〈網路發達〉各地的人們都講一樣的話,就像雙胞胎一樣,但許多現象還是隱形的,你得花些時間去辨識它。我希望幫助別人了解未來的形態。我不是老師,而是攝影師。我正努力拍出來我觀察到的風貌和變化。
--------------------------------------------------------------------------------
知識在21世紀變得很廉價,網路讓資訊的傳遞沒有時差和國界,我們從8歲到18歲所讀的書,都可以濃縮在一片5塊錢的光碟片裡。當你花這麼多時間去背誦知識的碎片時,你真正的價值其實是,面對困難時的獨立思考力[
今年二月三日,美國上市不到六個月的Google市值衝到五百六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兆八千億元〉,超過通用汽車及美鋁公司(Alcoa)的市值總和。同月份在東京,提供手機上網拍賣服務的DeNA掛牌上市,三十世代的女總裁南場智子創造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億九千萬元〉的市值。
這兩個新掛牌公司,都是新經濟世代拓荒者。他們成功洞悉、切入新時代的需求。被《經濟學人》雜誌評為「五大管理大師」的大前研一說:新經濟這塊看不見的大陸,企業人需要的,就是具有邏輯思考的頭腦迴路。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李吉仁形容,這是一套找出根本要因的方式。
微軟發明視窗軟體、戈巴契夫帶領蘇聯解體後不過二十年,全球化和網路村推促全球經濟產生巨變,新富豪出現。淘兒音樂城一夕被蘋果電腦的iPod打敗,Google和eBay迅速竄起,創造千億元市值。
這是繼發現美洲新大陸五百多年以來,首度出現重要性相當的變革。大前研一認為新經濟面貌尚未成形,因此現在沒有專家。
如何在這個沒有專家的經濟轉折點求生、甚至勝出的方式,這就是你的亂世英雄成功術。摒棄傳統框架,無限擴張身上的感應器,去感受當下流行現象的原因,去善用邏輯思考方式,幫助你看穿表象、洞悉趨勢背後的動力。
過去,大前研一在全球最大的麥肯錫顧問表現優異,一直擔任到麥肯錫公司資深董事職位。」我就是應用根據邏輯思考所產生解決問題的know-how,來面對企業無法靠自己的力量解決的所有難題,為企業導出所有的解答。」
從麥肯錫時代到現在,大前研一以經營管理顧問身分處理的案子多達數千件。這本新作集結大前研一每小時收費五萬美金的經驗分享,也是他三十年經營管理顧問的心得。
《商業周刊》特別在大前研一的中文新書上市前飛抵東京,與大前研一面對面細談這個抽象的邏輯概念,以及最重要的三大未來趨勢。以下是專訪內容精彩紀要:
微軟視窗 衍生出新經濟大陸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在這次的新書中,你提到二十一世紀的經濟與以往大不同。這個轉變主要是怎樣引起的?
大前研一答〈以下簡稱答〉:這種變化,這就是一九八五年進入微軟視窗時代後,快速、看不見的經濟大陸就開始出現了;這就像五百多年前發現美洲新大陸一般的重要。這會演變成怎麼樣?得等一到兩個世紀才會看到,我想這對很多人來說,都會是充滿冒險的探索。
與傳統凱因斯經濟學相比,這就是新經濟,充滿電子訊息〈cyber〉和網路入口〈portal〉的經濟。五年前的知識傳承是按年齡老、中、青的垂直傳承,但現在在網路平台上,是水平式的延伸。他們就連買機票的方式,都和我們以前不同。
所以,你在學校學的,最好都得全部消除、淨空。我不是要混淆別人,說沒有標準答案或程序。但這就是二十一世紀經濟,一個正在改變的形態,很難懂,但你得去挖掘它的真貌。
問:你如何形容這是個怎樣的世界?
答:日文稱呼老師為先生,意思是你比我早出生,但你就知道得比我多嗎?現在,二十一世紀,我的兒子在網路、電腦的使用上比我更厲害,因此我雖然是某方面的老師,但在電腦方面,他就是我的老師。
像我在史丹福〈standford〉大學_,班上十個學生之中,就有七個是網路商務方面的業者,這個部分,我就把他們當諮詢對象。這個景象和以前是大不相同的。現在時代變遷快速,甚至很多人看到了新世代的商機,不及等待學校畢業,就跳進行業裡掌握商機,他們都很成功。這是很多老年人需要知道的。
像現在有個詞彙叫做你Google了沒?這個意思是指有沒有先在網路上研讀或找過資料?這個在一九九八年時,還沒有人知道這叫做什麼。但現在這已經是大家認同的一種說法。
問:可以先舉個新經濟的成功實例嗎?
答:我以前雇用一個女性員工南場智子,她在大學時代時為我工作,我就教她要善用這一套邏輯思考的方式。她就是典型例子。她看到網路上拍賣很熱門,就自己觀察、推敲出利用手機連線拍賣的商機。
她的公司DeNA今年二月份在日本興櫃市場〈Mother's〉掛牌上市,市值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三億九千萬元〉。十億日圓市值就這樣子出現,這就是二十一世紀新經濟風貌的特色,只要你能洞悉商機。〈編按:該公司一九九九年三月成立,員工一百二十五人,資本額十八億日幣。屬日本網路內容服務業。〉
好奇心 學會如何思考的鑰匙
問:洞悉,就是你在書中提到的思考邏輯力?這是容易學的嗎?
答:這很容易。我在書中做的一件事,就是叫人暫停片刻,回應我在書中提出的問題,而不是純粹的讀。這是讀者在閱讀之外,可以自行在家不斷自我練習的部分。而且據我了解,這也是這本書在日本熱賣的重要原因之一。
問:你提到這套邏輯思考是你能勝出的主因,相信人們會願意傾其所有來換取你這項核心能耐。若這套方式是易學的,那每個人都能夠學會嗎?
答: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我有很多學生,我也教導他們這種問題解決的方式,他們其中許多人在學成離開後,都自行創業。
我在日本成立的學校,有四千個學員已經畢業,並有六百間公司隨之成立。部分公司甚至在東京證交所掛牌上市。這套方式幫助他們思考得更深入,更能了解產業、商業的本質,以及人類的本質。
所以重點不是你願意花多少錢去獲取這樣的能力,而是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在這個單一事件〈深思〉上。你發展自己的思考邏輯模式有多深入?因此,我的角色是擔任催化劑〈catalyst〉,最後得看學生的資質而定,看他能從中吸收多少?
問:吸收多少跟聰明才智有沒有關係?
答:聰明……我想是跟態度有關。你是否願意學習?你是不是有好奇心?是不是有敏銳而細膩的心智?別人說的話,你是不是一下子就全盤接受?你是否會暫停一分鐘,去思考為什麼?
例如說,為什麼人們要用手機?為什麼要用手機上附的數位相機照相,而不使用真正的數位相機?你該如何去看穿這樣的現象,找出背後的動力?例如,我叫學生去做的其中一件事是,不僅觀察社會的現象,還得找出這個現象背後的趨動力,倒底有沒有基本面的支撐。利用這個來評斷未來這個趨勢是不是會持續或改變。
因此由了解這個現象的訓練來看你有沒有收穫?能不能看穿膚淺的表象,去真正掌握這個現象。所以,我想重要的是,這種對生活的基本態度。
學校 最糟的學習機構
問:這個基本態度在現今生活不彰的原因?
答:學校是最糟的學習機構[因為傳統上,日本的學校或類似的其他地方,都傾向於教育他們自己知道的東西,或者是當局要他們傳授的制式、標準化的內容。這是很糟的,因為人們要學的,是個自行發展的模式和能力。
一個五年級的學生,就很可能對於當局幫他準備的,這種一體適用的制式內容或分類方式,根本就無法吸收,也可能是還沒準備好。
事實上,二十一世紀的學習程序應該就像學習音樂、學習運動般。
一個學小提琴的學生,可以在上專門學校後,再自行找名師指點,而成為天才型小提琴家;而一個有三、四年上網網齡的學生呢,可以因為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斷在網路上找到不同的資訊並成就某些事。但同時,也會有些人在網路上不斷瀏覽不同的色情網站,浪費生命。其實小孩子各自有一套不同的學習方式。
我很反對現行僵化的學習方式,還在沿用上一個世紀流傳下來的僵化課程、僵化制度、僵化機構來教導學生。卻全然不知道二十一世紀的經濟可能已經像南極、北極般的不同了。
問:我要如何知道自己的邏輯有沒有推出對的答案?
渴求對的答案 其實是一種病態
答:依據個人,每個人的答案可能不同。隨著地點、世代、國家會有變化。如果你找到的那個答案適合你的需求,也符合執行能力,那就沒有所謂的」一個難關、一個解決方案;一個問題、一個答案」這種事。
太多人問我」這是不是對的解決方式?」我根本不在乎〈I couldn't care less!〉你只能在完全執行後才知道,但當你不斷練習後,對的機率就會較高。就像台海兩岸的狀態,沒有人知道兩岸間絕對最好的關係該是什麼,對吧?同樣的,生意上也是如此,什麼是最佳的公司與客戶關係?這還得看你公司的能力如何,得到的答案也很不一樣。
所以我認為,你可以有個人意見,我再次重複,你可以用個人意見說」這是個對的解決方式」,但沒有人能說」這是對的答案」。
所以,這很奇怪,當人們被傳統的學者、老師圍繞的時候,總是要知道對的答案,我個人認為,這是一種疾病。
問:這是一個怎樣的邏輯思考?背後有沒有一個核心的要素?
答:如果你能在繪畫、音樂方面擁有洞悉力,就像你能去了解、去洞悉現代經濟的變化,包括了解管理理論一樣,它都跟學習藝術很像,重點在於你有洞悉力。
因為你感受到了管理,因為你感受到了錢,因為你感受到了客戶,你知道他們的基本需求,他們要的是什麼。你得額外擴張你的感應器,來完全了解市場、了解客戶、了解競爭的面向等等。所以我說,二十一世紀,感受比知識更重要。〈sens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
知識在二十一世紀變得很廉價。當我們花這麼多的時間去了解、去背誦知識的碎片時,其實全日本八歲到十八歲學生去上課學的這一套制式內容,都可以濃縮在一片五塊錢的光碟片。
更何況現在網路搜尋引擎這麼發達?
所以真正的是,面對困難時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才是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教你去如何解決問題。我並不是教你找到答案,而是教你如何逐步找出解決的方式。我不要給你答案。
演練千遍,思考會融入你的基因
問:那麼,如何評估成效?
答:你是唯一可以產生解答的人。這個答案,可能是好的,如果你同時也具備好的執行力時。呃,因此,我的目的並不是給你」一組套裝的解決方案」,而是建議你去深度思考,去養成習慣。
到你自行演練了一千次,也許兩千次後,它甚至會成為你的基因的一部分,你就會養成一個解決問題的習慣,去對自己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你不會總是對,但我不會去預期說這是對的或錯的,因為你不會知道。也許一千次之中,只會對個兩次或三次,這也沒什麼。
就像你演奏音樂時,你不會覺得自己那是」對的」音樂,不是這樣子的,而是對特定人、特定對象和場合所做出你的詮釋。就是這種詮釋。我甚至不擔心這是不是對的,但那是當下我能做出的最佳方式,以我對環境的詮釋和感受,在TPO〈時間、地方、場合〉三個要素下,所達到的最佳結果。
問:看不見的新經濟,書中你提出了一個觀察網路世代的大前預言。但對未來,能否請你為我們歸納出未來的三個預言?
大前研一 網路世代三大預言
答:我的大前預言是說,未來大家都會變得很像,至少八億人口的行為會很像。因為他們每天上網接收相似的資訊,他們解決問題方式相近,因此未來,文化傳承不會是各國、各民族垂直的傳承,而是跨國的水平式文化。這是第一個觀察到的。
第二個是國際性成功。未來,一個境內、區域性的成功,像是小鎮洗衣店,已經不算成功了,而且這在未來五到十年會持續發生。現在這批隨網路成長的族群,在工作上賺錢後會有更高的消費和購買力,而他們水平式在網路上購買的行為,將讓企業更難避免跨國競爭力。
第三個是政府的力量將式微。企業越加全球化後,個別政府的限制與國力將被限制。
問:第二和第三項預言,可否舉個實例?
答:像美國內衣品牌維多莉亞的秘密,就透過郵寄大量賣向日本市場,創造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一億元〉的商機,而這個品牌根本不用在日本設點或生產。
而以日本郵局為例。日本當局限制所有的企業得用當地郵局服務,傳送廣告或印刷品,但相較於日本當地八十圓的郵寄成本,香港、新加坡有很多公司只需要十二日圓,就可以在海外替客戶郵寄大量的廣告傳單,成本遠低於使用日本境內的郵局。
雖然日本明令禁止,但很多企業還是會鑽這個法令漏洞來做」套利」。政府不高興,但也沒辦法。我覺得,政府就是無法去改變這個全球化、經濟市場的力量。
問:出這本書後,你是否預期或希望達到什麼樣的影響?
答:這是針對二十到四十歲的人,去訓練他們形成深思的習慣,去感受周遭的環境。
未來,〈網路發達〉各地的人們都講一樣的話,就像雙胞胎一樣,但許多現象還是隱形的,你得花些時間去辨識它。我希望幫助別人了解未來的形態。我不是老師,而是攝影師。我正努力拍出來我觀察到的風貌和變化。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