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振藩】

在中國的飲食史上,菜以人名的例子很多,像《舊京瑣記》所云:「士大夫好集於半截胡同之『廣和居』,……其著名者為蒸山藥;曰潘魚者,出自潘炳年(註:應 以潘祖蔭為確);曰曾魚,創自曾侯(即曾國藩);曰吳魚片,始自吳閏生。」即是。然而,若論名氣之響及流傳之廣,則非四川的名饌「麻婆豆腐」莫屬。

麻婆豆腐的源起

此菜一稱麻辣豆腐,原來其味「麻口」(吃進嘴裡後,因花椒之故,而有這種感覺),而且相當地辣,叫它「麻辣豆腐」,也算說得過去。不過,還是沿用它已成名百餘年的老名字較佳,一則有趣得多,再則親切有味,有思古之幽情。

關於本菜的起源,《成都竹枝詞》、《芙蓉話舊錄》等書均有記載,後者敘述尤詳,寫道:「北門外有陳麻婆者,善治豆腐,連調和物料及烹飪工資一併加入豆腐價 內,每碗售錢八文,兼售酒飯,若須加豬、牛肉,則或食客自攜以往,或代客往割,均可。其牌號人多不知,但言陳麻婆,則無不知者。其地距城四、五里,往食者 均不憚遠。」本書作者為清人周詢,已對其由來、料理和計價方式等特色,皆有所著墨及所本。

如將歷史還原,此菜約創於清穆宗同治初年(公元1874年後),當時成都北郊有一「萬福橋」(註:此橋於民國34年被大水沖毀),這橋路通「蘇坡橋」,一 直是土法榨油坊的吞吐地,凡成都城內所需照明和做菜用的菜油,大半取給於此。據知名文化專家李劼人的說法:「本來應該進出西城的,但在清朝時代,西門一角 劃為滿洲旗兵駐防之所,稱為『少城』,除滿人外,是不准人進出的。」於是乎推大油簍的嘰咕車夫和挑運菜油的腳伕們,在經過萬福橋頭的金花街時,便在此歇腳 吃飯。當時,有一家純鄉村型的小飯店,即在此營業,名叫「陳興盛飯舖」,專供應些家常飯菜給這些勞動者們打發一頓,聊以餬口。

這些家常菜,說穿了,只有鹹菜和豆腐,其名曰「灰磨兒」。或許有回吃飯時,某勞動者動了念,想要奢華一下,在日常吃的白水豆腐、油煎豆腐、炒豆腐外,「加 斤把菜油進去,同時又想辣一辣,使胃口更為好些」,老闆娘陳劉氏(由於她臉上有幾顆麻子,人稱她「陳麻婆」)靈機一動,便發明了新做法:「將就油簍內的菜 油,在鍋裡大大的煎熟一勺,而後一大把辣椒末放在滾油裡,接著便是牛(豬)肉片、豆腐塊,自然還有常備的蔥啦、蒜苗啦,隨手放了一些,一燴,一炒,加鹽加 水,稍稍一煮,於是辣子紅油蓋著了菜面,幾大土碗盛到桌上,臨吃時,再加一把花椒末。」紅通通、香撲撲、熱油油,好不過癮。

勞工們一吃到口裡,不由得大呼:「真是竄呀!」(此「竄」為四川土話,即美味之意,亦有作「爨」字的)肉與豆腐既嫩且滑,同時味大油重,滿夠刺激,且不像 用豬油所燒的膩人。正因風味獨具,自然大受青睞,嗜者蜂湧而至。待陳麻婆燒的豆腐出了名後,連城裡的闊佬也垂青光顧。日子久了,起先的店名反為人所遺忘, 只曉得該店叫「陳麻婆豆腐店」。到了清末民初,「陳麻婆豆腐」,已與包席館「正興園」、「鍾湯圓」等店家齊名,列為成都的著名食品,並載入傅崇榘於 1909年編著的《成都通覽》中。馮家吉且在《錦城竹枝詞百詠》中的一首贊云:「麻婆豆腐尚傳名,豆腐烘來味最精。萬福橋邊帘影動,合沽春酒醉先生。」給 予極高的肯定。

「火候」是重點

陳麻婆後與成都另一名食「王包子」一樣,「以業致富」。在二十世紀20年代初,在店內紅鍋上掌勺兒的,為師傅薛祥順。據知名報人及美食家車軸的描述,他老 兄「人高高長長的,長方形的臉,有些清瘦,是一個只知道做活的『幫幫匠』(意即受僱的工人)。誠實樸素,很少言語,農曆十月初一北門城隍廟會期,成都已開 始冷了,而他還是一雙線耳子草鞋,永遠是那油臘片的藍布衣裳。……以後幾十年見他,從外形上看,好像變化不大」。光是從這個平凡的形象,實難想像出他那高 超精湛的手藝。尤其是「他在紅鍋上用的一把小鏟子,被他經年累月炒呀鏟呀,使用得只剩2/3了」,真是鐵杵磨成鏽花針,大不易喲!

又,車軸第一次和幾個好吃同學來到「陳麻婆豆腐店」,依照店規,分頭去割黃牛肉(註:成都人不吃水牛)、打油、買油米子花生。「牛肉、清油直接交到廚上, 在牛肉裡加上老薑,切碎」,然後向薛師傅說明有幾個人、吃多少豆腐,他便按吩咐,開始在紅鍋上安排。由於去了幾次,車軸和灶上混得廝熟,故對其燒豆腐的先 後程序,記得一清二楚。

薛祥順的手法為:「將清油倒入鍋內煎熟(不是熟透),然後下牛肉,待到乾爛酥時,下豆豉。當初成都『口同嗜』豆豉最好,但他沒有用,陳麻婆是私人飯館,沒 有那麼講究;下的辣椒麵,也是買的粗放製作那一種,連辣椒麵把子一齊舂在裡面,——只放辣椒麵,不放豆瓣,這是他用料的特點。」接著下豆腐:「攤在手上, 切成方塊,倒入油煎肉滾、熱氣騰騰的鍋內,微微用鏟子鏟幾下調勻,攙少許湯水,最後用那個油浸氣熏的竹編鍋蓋蓋著,在嵐炭烈火下(火督)(即(火篤),一 稱獨,乃一種以小火慢慢將湯汁收乾的技法)熟後,揭開鍋蓋,看火候定局;或再(火督)一下,或鏟幾下就起鍋」。於是一份四遠馳名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可 以端上桌子受用了。

好吃又愛動手做菜的車軸,每次都看薛氏在做此菜,技癢難搔,回家試驗。所用「作料比他的更齊全」,但從未將麻婆豆腐燒到他的水平。歸納其原因,就在個火候。也唯有如此,才能將麻婆豆腐這道菜的麻、辣、鮮、香、酥、嫩、燙的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人們饞涎猛垂。

約一甲子之前,李劼人在《大波》一書中,總結此菜的歷史特色,有一段生動的描寫:「『陳麻婆飯舖』開業八十餘年,歷三代而未衰,四○年代雖仍處郊野,依然 是門庭若市,掌廚者為其再傳弟子薛祥順。五○年代始遷市內,現址在西玉龍街,除經營傳統名菜麻婆豆腐外,還有多種豆腐菜餉客。」此外,他還穿插一段古,寫 著:「民國二十六年『七七』抗戰以後,攜兒帶女到萬福橋老店去吃此美饌時,且不說還是一所純鄉村型的飯店:油膩的方桌、泥汙的窄板凳,白板筷,土飯碗,火 米飯,臭鹹菜。及至叫到做碗豆腐來,十分土氣的么師(即跑堂的伙計)猶然古典式的問道:『客伙,要割多少肉,半斤呢?十二兩呢?……豆腐要半箱呢?一箱 呢?……』而且店裡委實沒有肉,委實要么師代店伙到街口上去旋割,所不同於古昔者,只無須客伙更去旋打菜油耳。」

由上觀之,李劼人敘述的時間,應較車軸所言的略晚,其原因不外車氏那時候,清油得自己去買,而一些有經驗的顧客,總會多買清油。「豆腐以油多而出色出味, 這是常識了。雖說是常識,也有那種莫里哀的『慳吝人』,處處打小算盤,少打了清油」,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莫怪豆腐燒不夠味!此老不改幽默本色,還戲謔他們 一下,說道:『食不厭精』,在於精到,要動腦筋,不在於山珍海味。」

「陳麻婆豆腐店」後來經營成功,生意火紅,不僅開設了北門大橋、青羊宮分店。而且在1995年更被中國貿易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企業。況且近些年來,隨著旅遊事業的開展,不少海外人士慕名而至,無不以嘗到「正宗」的麻婆豆腐為一快事,其膾炙人口有若此。


口味變變變

在此須一提的是,自薛祥順1973年病逝後,該店已由在店內事廚多年的廚師寇銀光、艾祿華等掌勺。這些後起之秀,為了應付來自四面八方、如潮擁至的食客, 於原先的麻婆豆腐外,更在豆腐菜餚的烹製上,有所發展創新。但豆腐皆店家親製,且自原料的選定、浸泡、推漿、搖漿、漂水等步驟,一律由師傅在場監督,才能 確保質量。因為一出差錯,就再也無法保證其純白細膩等品質和即使久煮也不變質潰爛的特性來。難怪早年每日平均接待2000人次以上的顧客,進而造成座中客 常滿,盤中豆腐空的盛況。

該店既以經營各種豆腐菜餚著稱,除一般的零餐、小吃外,又新添了集各式豆腐菜餚於一席的豆腐宴。傳統名菜有麻婆豆腐、清湯豆腐、家常豆腐、三鮮豆腐、醬燒 豆腐、菱角豆腐、豆腐鯽魚、三鮮豆腐、八寶豆腐羹等;創新菜則有腐筋雙燴、金錢豆腐、鳳翅腐竹、酥皮腐糕、鱔魚豆腐、芝麻腐絲、豆渣鴨脯、酸菜豆花、瓜仁 豆花、麻婆蠶豆及白玉江團等近80個品種。琳瑯滿目,蔚為大觀。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轉貼於:http://blog.roodo.com/ecus2005/archives/8806345.html

石田衣良先生,您這次的《G少年冬戰爭》看得我實在好HIGH啊……

日本作家石田衣良最受歡迎的池袋西口公園系列,從01年一路寫到現在,筆下的「麻煩終結者」真島誠從高工剛畢業的年紀,一晃眼已經二十多歲。是的,他還是關心池袋街頭發生的一切,他還是每天在水果行顧店,他還是熱愛古典樂;是的,他還是沒有女朋友!(而且隨著這個系列的集數增加,他身邊的女生似乎也越來越少……)

或許是想太多了,但我總隱約覺得,石田衣良先生似乎有意「撮合」池袋的兩大型男


水果店店員阿誠與國王崇仔。證據?證據就在《G少 年冬戰爭》裡頭啊!【例1】崇仔現在一看到是阿誠來電都會親自接聽(以前都是手下先過濾電話的呢),阿誠則會故意先掛電話以滿足某種神祕的快感(這不正是 戀人之間的小心機嗎);【例2】阿誠越來越在意自己在崇仔心中的地位,導致經常出現這類哀怨的獨白:「我一邊賣著富有柿,賣著富士蘋果,賣著早熟的溫州柑 橘,越想越火大。不是為了難以處理的麻煩,而是為了崇仔的冷淡。」「這幾年來,我已經多少次像這樣等他來了呢?我們攜手合作,解決了無數發生在這裡的麻 煩。那個崇仔卻打算離開我,跑到別的地方去。」【例3】全書充滿讓人聽了小鹿亂撞的浪漫對話,例如崇仔相當認真地看著阿誠說:「大部分女人都沒有看男人的 眼光。如果我是女的,一定會選阿誠這種男人,而不是像我這樣的男人。」

此時阿誠心裡又升起奇妙的獨白:這是浪漫的告白嗎?我開始懷疑自己的耳朵。如果此刻我回答「YES」,我們會變成池袋的國王和皇后嗎?

好啦好啦,我知道他們是為了解決池袋的麻煩嘛,可是──這次他們竟然相約去賞花!!「今年一定要去賞花。不帶部下,也不帶女人。就只有我跟你。」這……這也未免太讓讀者有想像空間了吧。

於是,連續好幾個夜深人靜的晚上,我難掩心中激動的情緒,一邊看稿、一邊對著電腦吃吃竊笑,並且不停地幻想兩人牽手賞花的畫面。石田衣良先生,我越來越期待接下來的發展了!!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推理小說(即偵探小說)大體可分為三個派別,以江戶川亂步等人為代表的本格派,主張重點描寫破案的邏輯推理過程;以橫溝正史等人為代表的變格派 ,主張重點描寫犯罪的冒險心理和變態心理;松本清張開創的社會派主張探索犯罪的社會原因,使推理小說立足於現實生活,具有強烈的真實性和濃厚的時代色彩。

3
29日,由日本朝日報社主辦的現在,如何讀清張?座談會在松本清張出生地··日本北九洲市小倉地區國際會議場舉辦。

《點與線》是松本清張1909-1992創作的第一篇推理小說,這部作品給日本的推理小說賦予了社會批判的現實主義色彩,使推理小說既具有強烈的可讀性,又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座談會上,圍繞其作品魅力、清張派的社會觀和歷史觀等,作家高村熏等人展開了討論。現場還朗讀了松本清張的作品,約有500人參加。

討論會開始前,東京大學教授小森陽一以松本清張和戰後日本的歷史認識為主題進行了演講,他指出清張的處女作《西鄉紙幣》裡面,有著解讀世界經濟危機的先見性。

北九洲市松本清張紀念館館長藤井康榮主持座談會,評論家川本三郎指出清張的作品觸及了中央和地方之間的差距,在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呼籲人們關注社會差距。

注︰松本清張1909年出生於北九州市小倉北區,因家境貧寒,13歲即被迫輟學自謀生計,曾當過街頭小販、學徒,也曾一度以批發笤帚為業。1950年,41歲
的松本清張發表了處女作《西鄉紙幣》,一鳴驚人,從此躍登文壇,開始了專業作家的生涯。有人曾認為松本清張是純文學作家,後來變成一個推理小說家,對此大為惋惜,然而,松本清張自有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純文學的讀者面太窄,只有學者才去研究它。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已故美國大作家庫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 1922-2007寇特馮內果)的第二部短篇小說遺作集將於200911月出版。

新書名為《看小鳥》(Look at the Birdie),收入未發表過的馮氏短篇小說14篇。馮內古特的出版商德拉考特出版社已於2008年推出了他的第一部短篇遺作集《回憶中的末日》(Armageddon in Retrospect。該社表示,計畫再版馮內古特的15本著作,包括他最有名的小說《五號屠場》。 

與馬克吐溫一樣,庫爾特馮內古特被譽為美國黑色幽默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五號屠宰場》(Slaughterhouse-Five; or, The Children's Crusade, 1969)、《貓的搖籃》(Cat's Cradle, 1963)抓住了他處身時代的情緒,並激發了一代人的想像。馮內古特生平寫過數量巨大的劇本、散文、短篇小說,但使他成為美國反主流文化大師和年輕人偶像的,卻是他的長篇小說。他著有14部長篇小說,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大學校園裡,他的小說人手一冊。在大學寢室裡,都有捲了邊的平裝馮內古特小說。

20074月,84歲的馮內古特在紐約家中不慎滑跌,傷及腦部,彌留多日,412日終於不治。他生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書是2005年的隨筆集《沒有國家的人》(A Man Without a Country),十分暢銷。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的前面沒有路,我的後面留下了路。這是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在推動日本圖畫書時說的一句話,這也成為他用一生推廣圖畫書事業的寫照。福音館已經做了40年的少兒出版,他們真正從兒童心理來考慮,努力讓孩子從書裡得到真正的樂趣。

受訪人:王林(兒童閱讀推廣人)

採訪人:任志茜(商報記者)

日本圖畫書之父,資深兒童書編輯、作家。1926年生於日本東京,1968年擔任福音館書店總編輯兼社長,1985年起擔任福音館書店會長。1965年以《桃太郎》榮獲產經兒童出版文化獎,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洲地區共同出版計畫的日本代表專員、日本出版學會會員。

松居直也曾困難重重

他是圖畫書的編輯、出版人,許多孩子喜歡看的長銷圖畫書和圖畫書刊物出自他手;他是圖畫書作者,寫下了《桃太郎》、《木匠和鬼六》等一系列優秀作品;他還是圖畫書的研究者,他的研究著作是日本和中國圖畫書從業者、親子閱讀者的聖經

1956年白手起家創辦日本第一本圖畫書月刊《兒童之友》,松居直篳路藍縷,披荊斬棘,到幾十年後,日本圖畫書飛速發展,一大批圖畫書作家崛起,一大批圖畫書長銷不衰;松居直及福音館,為日本圖畫書的勃興乃至在世界圖畫書中佔據重要位置產生了重要作用。

早期日本民眾對圖畫書的理解類似今日之中國,這麼小的字,這麼高的價格,憑什麼買這樣的書?經營困難,退貨率高得驚人,松居直甚至餓得在床上連躺3天, 無數次地想要不要繼續。但因緣際會,當他陷入困境,好幾次想把《兒童之友》停掉的時候,往往得獎或者獲得支持,鼓勵著支撐著他走下一步。這樣來來回回,他 掙扎了很多年。在這樣的困境下,他堅信圖畫書對孩子的巨大作用,出版了《第一次上街買東西》《拔蘿蔔》等經典圖畫書,並發掘了赤羽末吉、長新太、安野光雅 等世界級的圖畫書作家。

豐富的想像力、強調幻想的樂趣是松居直先生所編圖畫書共同具有的品質。松居直創辦福音館的第一部作品是出版於1951年 的《畢普的蝴蝶》,講的是愛蝴蝶的小孩畢普將捕捉到的蝴蝶放跑的故事,流露了對生命的愛護,對和平和自由的嚮往。《三隻愛花的小獅子》講述了三隻只喜歡 花,不喜歡以捕捉動物為生的獅子的故事。松居直強調幻想的力量和樂趣,他認為幻想除了能發揮人的創造力之外,還能讓人保有對世界的新鮮感。

而他的理想和踐行都在告訴人們:圖畫書是需要準備幾十年的長期投資,出版者不能用暢銷的概念來衡量。而當年他遇到的困境,也會在中國發生,但有松居直大步在前的激勵,讓他在中國的粉絲於逆境中通常能獲得精神支援。1997年湖南少兒社圖畫書編輯蔡皋引進出版的《我的圖畫書論》讓許多人對松居直心懷敬意,也影響了中國的眾多閱讀推廣人。2007年 明天出版社出版了《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在今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圖畫書論》。三本彙編整理的松居直論集各有其側重點,其設想的 主要讀者都是家長,還有熱心於兒童教育的研究者。在中國,他的觀點被閱讀推廣人廣泛引用,在他的理念的指導下,中國閱讀推廣人和讀者在圖畫書的世界自由馳 騁。

做好的圖書,出版社應勤練內功

活躍在中國的兒童閱讀推廣人王林是松居直的粉絲,他為中文版的《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寫過序言。在與松居直的交往中,讓他深有感觸的一句話,是松居直說我要做讓三代人同時閱讀的圖書。 書自然是賣得時間越長越好,但在王林看來,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如果一本書被孩子、媽媽、奶奶都同時讀過,這本書就具有通向童年的密碼,如果三代人有這樣 的文化記憶,閱讀推廣就會變得很省力。當年讀這些書的孩子,長大了,成了爸爸媽媽,他們讀過這些留下深刻印象的書,自然會給孩子買來讀。當閱讀人群養成習 慣後,哪怕是最初出的書都會每年印刷。

王林曾參觀過日本福音館,乍看上去並不覺得偉大。一走進去亂糟糟的,編輯案頭上堆滿了書稿,人在裡面,空間狹窄,像工廠車間一樣。根本想不到,這裡誕生了眾多偉大的圖畫書作品。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今,動漫產業是日本出版業的支柱,但在日本小學館(Shogakukan)加入推廣之前,漫畫被認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劣等文化讀物。日本小學館的努力,重造了漫畫業在日本文化產業中的地位。

雖然刊物的出版無法解決世上問題,但可以撒下微小的種子,引領身心朝健康方向發展,讓其在我們生活中,開花結果。這就是我們的觀念。在小學館的網站上,寫著這樣的話。

事實上,創建於1922年的株式會社小學館,作為日本最大的綜合性出版社之一,也是日本最重要的漫畫出版社之一,深受少年兒童歡迎。

小學館的發展伴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成長。1922年小學館建立之初以小學生為對象,編輯出版按學年分類的學習雜誌,以後陸續創辦了針對小學教師的教育類雜誌。1950年代,日本的經濟進入高速成長時期,人們的經濟和居住條件改善,開始大量購買書籍。小學館的業務範圍也不斷擴大,除了幼兒雜誌外,同時也編輯出版小說、實用類書、畫冊、圖鑑及各種詞典、百科全書等,漫畫和時尚期刊也有涉獵。小學館自1959年創辦少年漫畫雜誌《少年星期天》以來,陸續出版了兒童漫畫、少女漫畫、少年漫畫和成年漫畫等雜誌共19種,漫畫單行本年銷售量高達1億冊。小學館漫畫部逐漸在業內樹立權威,組織的年度漫畫賞成為日本漫畫界的年度盛事。

日本是全球最大漫畫輸出國,其中,小學館在《哆啦A夢》、《名偵探柯南》、《寵物小精靈皮卡丘》等動漫作品的影視改編及衍生產品的著作權使用費上,賺得盆滿缽滿。同時擁有眾多聲名顯赫的漫畫作者,藤子不二雄、高橋留美子、青山剛昌、安達充等作家。

雖然現在日本漫畫產業非常發達,但在1950年 代以前,日本社會普遍認為漫畫是劣等文化讀物,認為不登大雅之堂。漫畫業在文學上完全沒有立足之地。但小學館等大型綜合出版社在此時放下身段,加入漫畫 業,決心突破漫畫以往的框架,把這種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化產品做好,同樣,漫畫家也希望能畫出更好的漫畫,改變漫畫家在日本的形象,及漫畫業在日本文化產業 中的地位。再加上漫畫大師手塚治虫的引領,1970年 代,日本動畫進入快速發展的時代,在出版社和漫畫家的合力下,漫畫的地位逐漸超過了小說。他們的作品,被改編為動畫,甚至由廠商,以廣告或投資的方式,投 入動畫產業。從日本的整個漫畫產業來說,後期延伸產品的銷售產生原利潤的十倍以上。這一項漫畫結合動畫的趨勢,影響了日本動畫之後的發展。日本接連有新的 優秀動畫製作者出現,使得日本動畫進入一個高峰發展期,產業的革命逐步形成巨大動能。

除了開拓新的出版領域,推出漫畫優秀作品,推動漫畫產業的發展,小學館還設立獎項,來推動出版業的發展和開拓其社會影響。如小學館兒童出版文化獎,小學館漫畫獎和小學館非虛構類獎等。同時,還建立教育視訊庫,徵集教師教育記錄,褒獎好的作品。於1956年開始,每年在開學時舉辦慶祝入學儀式,請家長和新生聚會,並分發開學新指南,其中包含介紹學校生活,相關紀律等。此外,還舉辦故事百寶箱活動,自2000年以來每年舉行一次,其宗旨是促進4-6歲兒童培養閱讀習慣和傳播優秀圖書。同時還有學習競賽,讓青少年學會如何使用圖書館。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渴望擁有,於是試著放手。

我渴望深深被愛,於是假裝沒有愛得太深。

只是,我們那看似完美的愛,其實無比荒涼!

 

如果說《哪年,我們愛得閃閃發亮》,是本像水一樣純淨清透的小說;

那麼《愛無比荒涼》就像果醬一樣,味道香氣更濃郁,色澤更深,

凝聚了愛情的絕對與絕望、甜蜜與酸澀。

在台最暢銷的日本女作家——江國香織,最「完美絕對」的愛情小說

愛情教會了柊子很多事。她知道:

一、人可以擁有另一個人,但是無法獨占。

倘若硬要獨占,就必須連不想要的部分也照單全收。

二、耽溺於愛情裡時,每個人溺水的方式不盡相同。

可是不管是哪一種形式,都是「完美」的愛。

所以柊子決定了,

如果丈夫有其他女人,她也和其他男人上床。

渴望丈夫陪在身邊,就要同樣擁抱他不在時的空虛。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就該一發不可收拾!愛就要勇往直前抓住你!

 始於微笑的浪漫邂逅 尋找美麗陌生人的瘋狂冒險 

戀愛症候群急性發作

撲朔迷離 狀況百出

妙趣橫生 笑到求饒

法國文壇新生代超Q好青年超喜感成名作

純情小生版之《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愛在巴黎的《向左走,向右走》

 盲目有理 衝動無罪 十萬火急尋愛大暴走

空氣清新,人生美好,巴黎是全世界最適合墜入情網的城市,安東就這麼遇見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且,鏘鏘鏘鏘!她拋來一朵迷死人的微笑,還有一張小卡,正面是電話號碼,背面寫著:請在一小時後打給我。

恐怖的是,正當安東準備撥號,天上降下橫禍,不偏不倚毀了電話號碼的尾數。深陷愛河無法自拔的安東立定志向,就算被當成傻瓜,就算被當成變態,也要千方百計找到她。畢竟,幸福與安東只隔著一個號碼!

 

【內容試閱】

今天我遇見了命中注定要愛的女子。

她坐在我最喜歡的咖啡館裡。鑲著鏡子的牆壁前有幾張木桌,她坐在靠裡面的一張旁,對著我微笑。可惜她不是一個人。有個傢伙坐在她旁邊,握著她的手。我得承認,那傢伙帥得要命。

 所以我只是看著她,一邊攪拌我的牛奶咖啡,一邊祈求老天爺行行好顯顯靈。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的顧問研習班中有一項主要課程,就是列舉出一長串的對談技巧,供學員使用來操控和影響別人。我們創造這一長串課表時,並不太花什麼腦筋,說起來這種錢還真容易賺,只是沒有什麼心肝。這些說話技巧,都是我們平常使用,或經常聽見別人運用的話語。


使用語言來產生一定效果,代表選擇一些遣詞用字和訊息來影響別人的情緒。反正,這種語言就是我們想誘導出特定情緒反應時,選擇使用的那類話語。它可能是為 了讓別人覺得自己有罪,為了羞辱他們,為了安定他們的情緒,為了拍他們馬屁,或甚至是激勵他們。它可能聽起來像是「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和精神,幫你準備這麼 多菜,你現在卻告訴我『你不想吃!』」,或是「如果你沒有浪費那麼多時間在休息室裡論人是非,成就恐怕還不只這麼一點點!」,或是「你幹麼這麼生氣?是你 把情況搞砸的吧!」


操控式的語言是一種講話方式,用來取得你想要的東西,但就是不直接告知對方你的意圖,或不告知對方大方向和大圖像,可以帶來哪些利益。舉例來說,假如直接 告訴對方,你意圖贏取他們的支持,這不算是一種操控;但如果你只要求別人以特定方法來幫你做事,或是注意某件事,但卻不告訴他們意圖,這就是操控了。


這是很有趣的現象。大多數人說,自己可分辨出是否正在被操控。或許的確如此。但在另一方面,我們又覺得自己非常聰明,如果我們想操控另外一個人,一定會作得天衣無縫,讓對方無法察覺。事實上,大多數人都對這類行為非常習慣,以至於視而不見,根本無法體會出自己正在被操控。


我們有個親身經驗,可供大家做參考,並說明上面這些話的意思。我們有個孫子,對他,我們兩位老人家自然疼愛有加。兒子偶爾會打電話來,請我們去照顧一下孫 子;其實就是在他們外出時當臨時保母,只是兒子從來不直截了當明說而已。他的說詞總是像:「喂,媽媽,妳想不想讓妳的寶貝金孫陪陪妳,度過一段美好時 光?」


有一天,瑪倫回話說:「親愛的兒子,我知道你想找個臨時保母,如果我們有空,也會很高興幫忙。但以後請你有話直說,不要再使用這類操控性的語言了!你知道,我們在顧問研習班裡教這類東西,聽多了!」
兒子以高八度的音調興奮地說:「真的?你們教這些東西?我真想學習如何操控別人呢!」


這雖然是很有趣的故事,但卻讓我們猛搖頭。教我如何操控別人於無形這種觀念,竟然在我們的社會和職場裡可以接受的,而且大家還認為操控資訊以便贏取所需, 是人人必需擁有的技巧。媒體這麼做、政客這麼做、父母這麼做、夫妻這麼做、小孩這麼做、我們位居要津的企業領袖何嘗不是這麼做!不然,你試看看好了,看看 能不能識破一或兩件技巧精良的操控,然後在不被它影響的情況下安然度過今天!


為了進一步檢驗操控式語言,讓我們把剛才臨時保母的故事加以解構。兒子需要一位臨時保母,他在談話中的意圖是操控母親,以便贏取自己所需,於是他選擇了講話技巧來支持自己的意圖。他創造出來的這種談話方式就不夠真誠。


假如你真心想改變自己的談話內容,了解自己的意圖,和使用的語言技巧之間的關聯性,就非常重要。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建立起以誠實、承諾和合作為基礎的文化。


意圖必須回答的問題是什麼?我真正想得到什麼東西?我的目的是什麼?我想創造出什麼?我想要做什麼?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亡約定》是茱蒂皮考特早期作品,比《姊姊的守護者》還要早,寫作風格留有大量的審判過程,比較不像近期如《第十層地獄》將但丁神曲的地獄概念貫穿劇 情,初次讀來新鮮又印象深刻;或是《換心》引用聖經闡述救贖為何物,並且更加深入描寫監獄生活。監獄像是關滿了人的動物園,令人感到相當消沈。

死亡約定》一開頭就挑明問:兩個青梅竹馬的小小戀人相約自殺,女孩死了男孩倖存。如果女孩死去是因為男孩開的槍,這算是愛嗎?
 
艾蜜麗在一開始就死去,只能從其他角色的記憶與觀察拼湊出她的全貌,這是本書最難測的部份;克里斯的供詞雖然不代表全部的事實,但他從不諱言對艾蜜麗的 愛。眾人也相信他們的愛。從小一起長大,彼此的父母也期望這兩人一輩子都在一起。在關愛中長大,家境富裕,又有彼此相伴,他們還需要什麼?
 
即便是生在高知識分子的中產階級所組成的美滿家庭,青少年的世界仍舊充滿許多困惑與矛盾,一輛定期保養的汽車也是有失控衝撞的可能性。面對成長過程或多或 少 的浮動與不安,不夠老練的青少年無法成熟以對,而他們不說,父母怎麼樣也不會知道自己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就像艾蜜麗的父母,總是不斷自問:他們的小女 兒怎麼會這樣?這起殉情事件,茱蒂皮考特真正要琢磨的是更嚴肅的問題:我們究竟多麼了解自己所愛的人?

又,什麼才是愛?在故事裡頭,克里斯渴望與艾蜜麗發生關係,性愛源自終生的承諾,他說這是愛。艾蜜麗總在與克里斯約會後吐了好幾個鐘頭,卻不願告訴他這一點,她說這是愛。不管是不是艾蜜麗一心求死,也不管是不是克里斯開的槍,在執行死亡約定的那一刻,他們倆都相信這是愛。

彈 道顯示出自殺的不可能性,所以展開了一連串審判。蒐證與辯護的過程中,兩個面臨危機的家庭在猜疑與日俱增,信任終將崩解的時刻,麥可(艾蜜麗的父親)與葛 絲(克里斯的母親)的曖昧情愫卻悄悄萌芽,這是我最無法諒解的部份,雖然到最後不得不承認,這的確也是克里斯與艾蜜麗兩人愛情的最佳對照組。當「鄰人之妻 不可欺」的盟約受到挑戰,死亡約定的真相也大白了一半。(不是韓劇中的身世之謎,請不要擔心)

讀完這本書,該死的我真想把作者好好揍一 頓。因為情節還有許多空白沒有交代,明明故事還沒說完,為什麼要畫下句點!然而實際上,最初女孩的死去,就隱喻了這個故事必然會帶給讀者尚待思考與反芻的 後座力。因此書末附錄的〈讀書會導引〉顯得特別有可看性。從作者訪談中,可以獲得更多關於《死亡約定》的線索,就像影視節目的幕後花絮,彌足珍貴。

為了心愛的人,你願意做到什麼地步?
讀完整個故事,或許你會說,那聲槍響,真的是愛。
 
總 是有人說茱蒂皮考特的書像八點檔連續劇,重口味又灑狗血,每次用的都是老梗。其實她總不忘關注青少年以及家庭兩個議題的初衷,並且用非常犀利的反差來呈 現。隨著角色一起走過迷戀、親密、背叛、和解的圓弧,最後真相所帶來的感觸,也讓人不禁說,茱蒂皮考特的梗就像薑一樣,還是老的辣。

tfaj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